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130字。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与运用(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契机(qì) 商酌(zhuó) 熹微(xī) 叱咤风云(chà)
  B.皴裂(cūn) 吮吸(shǔn) 积蓄(xù) 悄无声息(qǎo)
  C.豁免(huò) 招徕(1á) 姊妹(zǐ) 谆谆教导(xún)
  D.迤通(yí) 慰藉(jè) 结冰(jé) 呱呱坠地(gū)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中国诗词大会》竞答过程扣人心弦,主持人风趣幽默,对手对答如流,嘉宾妙语连珠。
  B.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草原,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C.读屏和读书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
  D.“一带一路”倡议把40多亿人连接成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               ,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              ,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           ,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              ,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              ,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⑤是意蕴深远的诗歌
  A.④③②①⑤   B.⑤③①④②   C.②④③①⑤   D.③①④⑤②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B.难道同学们不觉得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中华家?
  C.如果你也像我一样,曾经嫌弃父母没本事、没眼界,意味着你已经走出了父母的局限。
  D.每次来小陈烧饼店买烧饼的人都特别多,今天的队都要排到天边去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B.从陈部长的讲话中,使我们明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的明确要求。
  C.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D.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6、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施耐庵写的《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 108 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杀富济贫的豪举。
  B.杨志在汴梁买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李逵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
  C.《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有“及时雨”宋江、“一丈青”孙二娘、“母夜叉”扈三娘等。
  D.《水浒传》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吴用智取生辰纲,宋江三打祝家庄,林冲醉打蒋门神,武松火并王伦等。
  7、综合默写题(共7分)
  (1)             ,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2) 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3)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 不应有恨,              。(苏轼《明月几时有》)
  (5)               ,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6) 请写一句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至死不悔的决心的诗句是:          ,                。
  8、综合性学习(7分)
  九年级(1)班举办“走进春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为烘托活动气氛,请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仿照上联,完成下联。(4分)上联: 岁尽奇寒春乃近下联:                      (2)九(1)班某同学对初中学校三个年级各100名学生的走进春天方式进行了调查,请你根据下面的情况调查表,说说当前初中学生阅读小说的现状,并针对此现状,谈谈你的看法。(3分)
  通过图片走进春天 亲近自然走进春天
  七年级 24 76
  八年级 45 55
  九年级 63 37
  二、阅读理解题(共43分)
  (一)鉴赏古诗词,完成下列各题(7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诗歌开头两句描写了什么画面,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10、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