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40字。
书愤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理解作者情感。
2、运用朗读的方法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3、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品析诗句。
4、能够背诵《书愤》。
教学重点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理解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在内忧外患的南宋诗坛上,涌现了一大批爱国诗人,他们用自己的满腔热血抒发了对这个风雨飘摇中的柔弱王朝的爱恨情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书愤》。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如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一样,陆游既有诗人的气质,又有军人的豪情,他的理想本来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博取功名,但由于历史的错位,转而在诗坛上开疆拓土,建立了自己在诗史上的丰碑。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现存9300多首,是我国文学史上留存诗词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既有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的爱国诗篇,也有抒写日常生活的清新之作。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二年,诗人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可以说这首诗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三、诗歌赏析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正音)指名学生美读。
2.解题。书,动词,记录,记下,书写。愤:气愤、郁愤、悲愤、激愤,愤慨。
提问:诗歌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愤”情呢?
(二)、再读诗歌,深入理解。
1.齐读诗歌。
2.结合诗中具体诗句,你觉得四联中哪联最能读出题中的“愤”字?为什么?
3.学生各抒己见。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塞上长城”运用典故,写出早年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雄心。但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塞上长城”只能“空自许”,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一个“空”字形象地写出诗人因宏伟志向无法实现而产生的那种沉重的失落感。“已”字生动刻画出诗人壮志未酬,岁月蹉跎的悲愤之情。这种“愤”多么强烈,多么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