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920字。
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安阳名校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共6页,19题。满分150分(含书写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并按规定答题。
1. 小编审稿时发现有错别字,请你协助小编纠正加点字。
风行大地,万物皆美。它吹拂杨柳,吹动涟漪,吹荡我们的心。风是优雅,是温柔,是漂逸,是天地的点辍,是人间信使。一起走近风吧!
【征稿要求】本期我社将推出专刊“万物之风”,展现人类对风的认识及应用,欢迎您的来稿。
——《文??物》杂志
“漂”改为________ “辍”改为________
【答案】 ①. 飘 ②. 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①漂逸——飘逸。飘逸:意为洒脱,自然,与众不同。
②点辍——点缀。点缀:意为衬托、装饰。
2. ◎杂志社收到众多投稿,请你协助小编一起完成审稿任务
凤→风:风从自然来
风的字源
[材料一]
甲骨文“风”的字形借用了“凤”字。一种字形就是凤凰的形状,另一种字形在右上角加了“ ”,在右下角羽尾上增加了纹饰。金文在第二种字形的基础上将凤凰羽毛上的纹饰“ ”移到“ ”的下面。小篆去掉了“凤”的主体部分,写为“ ”加“ ”,隶书精简篆书笔画,成为今文“風”。简化字写作“风”。
[材料二]
在商周及春秋早期,在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尚处于原始认知水平时,大气等自然现象往往被神化,风也是如此。甲骨文假借“凤”表示“风”,这与古人关于“凤鸟飞翔,鼓翅成风”的认识有着密切联系。古人将凤凰视作“风神”,凤凰飞翔时产生的气流即为“风”。
[材料三]
风的形成
[材料四]
风的应用
采访目的 了解人类对风的应用情况
作者原稿 小编新增
采访对象 现代风电机工程师 从事传统农业工作的爷爷
采访问题 ①风力发电能运用到现代工业的哪些方面?
②这种发电方式有什么优势? A:您听过与风相关的农谚吗?
B:风对您的农事安排有什么影响?
C:除农事外,风是否还影响您的衣食住行?
采访记录 风力发电可以用于风车提水、风力致热等,具有用料省、成本低,发展前景广阔等优势。
小编审稿手记
??材料空缺
(1)根据材料一,请为A处选择合适的字形( )。(填序号)
① ②
??缺少配图说明
(2)为让读者更好地了解风的形成过程,请为材料三中的图片配一段介绍性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
??版块内容丰富性不足
(3)小编新增的采访单中,A、B、C三个采访问题,哪个最有价值?
我认为问题________(填字母)最有价值,因为:________________。
是否录用
(4)审稿完毕,综合考虑稿件的优点与不足,请向投稿者作出是否录用的回复。
小助手:①请结合征稿要求说明理由。②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条理清晰,表达得体。③不少于120字。
【答案】(1)②
(2)当某一地方的气温升高,则该地的气压会降低;另一处的气温降低,则气压会升高。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两地产生气压差,气流从高压处流向低压处,从而形成风。
(3)选A,农谚一般是人们对农耕经验的总结。有关风的谚语侧面体现传统农业在农事安排上依据经验利用风。同时也能与采访原稿构成补充关系,从传统与现代两个方面丰富了人们对风的应用的认识。
选B,了解风对农事安排的影响,直接体现农事安排与风的关系,同时也能与采访原稿构成补充关系,从传统与现代两个方面丰富了人们对风的应用的认识。
(4)恭喜!您的稿件已被录用。您的稿件围绕“万物之风”,展示了在古代风被神化,到近现代人们科学地解释风,再到对风的开发与利用的进程,内容贴合主题。从风的字源、产生、应用三个层面实现人类对风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跨越,富有逻辑性。但是,您的稿件缺少配图说明,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