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16350字。
2022-2023第二学期高一语文(3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61分)和第Ⅱ卷提高题(59分)两部分,共120分。其中学习习惯占8分(含3分卷面分)
知识与技能 学习能力(学法)
内容 课内基础 古诗文阅读 文学阅读 写作 新学法 老学法
分数 42 6 14 50 5 8
第Ⅰ卷 基础题(共61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 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道:道义
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能
B. 若无罪而就死也 就:走向。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隐:痛惜,哀怜
C. 抑王兴甲兵 抑:压制
善刀而藏之 善:擦拭
D. 我虽不敏 敏:敏捷,敏锐
奚暇治礼义哉 暇:空闲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道”意为“述说,谈论”。句意: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
C.“抑”,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句意:难道大王发起战争。
D.“敏”意为“聪慧”。句意:我虽然不聪慧。
故选B。
2. 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距关,毋内诸侯
C. 失其所与,不知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无通假字。句意: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B.“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的意思。句意: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
C.“知”通“智”,明智的意思。句意: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
D.“共”通“供”,供给的意思。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故选A。
3. 按照选项中加点“之”字的用法给句子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王许之乎 ②莫之能御也 ③牛何之 ④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⑤舆薪之不见 ⑥子犯请击之 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 ①②/③/④⑥/⑤⑦ B. ①②/③/④⑦/⑤⑥
C. ①②⑥/③/④⑦⑤ D. ①②⑥/③/④⑦/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代词,他。句意:大王您认可他吗?
②代词,他。句意:就没有谁能够阻挡他。
③动词,到,往。句意:牛到什么地方?
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您不忍啊。
⑤宾语前置的标志。句意:看不见整车的柴火。
⑥代词,他们。句意:子犯请求攻打他们。
⑦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我年轻的时候。
①②⑥是代词;③是动词;④⑦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故选D。
4.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