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4510字。

  2023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近推出《人生论美学的中国话语——金雅美学思想评论集》。该书作者包括90多位学者和各界人士,他们以我国当代人生论美学的代表学者金雅为聚焦点,对其思想成果、理论创构、话语命题、学术道路等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生动的展示。
  金雅将美学研究定位在引领人类的“人文精神前行”的坐标上,定位在“共同推进人类美学发展”的目标上,定位在不断升华民族美学精神的追求上,必将带来中国当代美学新的通变、新的革命。20世纪80年代,具有哲学特点的美学风靡全国,成为中国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热门话题,为什么呢?从中国文化传统看,我们一直有泛艺术、泛审美的诗性传统,艺术和审美一直是文人士大夫的重要理想寄托。艺术和美学作为载体,可以寄寓种种人生问题,包括生命价值、情感体认、人生选择、自我个性、人格塑造等,可以熔铸关于时代、社会、个体的丰富深刻的意蕴。中国近现代美学家对真率、生动、热情、完整、创造、自由、和谐等艺术化生命品格的倡扬,对机械、冰冷、庸俗、实利、雷同、分裂等种种异化的生命情状的反思批判,浸润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能够返回精神的家园。金雅主张中国美学最终要走向人,落到人的生命涵育上,贯通于主体的生命、生活、生存实践中,这就是生命的审美化、人生的艺术化,“使生命重归于深情、高尚、生动与诗意,使生命复归于它的本真、从容与和谐”。金雅以深沉、诗意、富有辨识度的语言,呈示了其美学不同于西方理论美学纯粹思辨样态的一种民族气韵和当代风范。金雅在美学上的努力既是一种学术的建构和学理的建设,也是一种对于人生的诗性介入和对于生命的诗意滋涵。
  (摘编自孙伟科、张明明《激活当代中国人自己的美学——评(人生论美学的中国话语>》)
  材料二:
  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不是“美”,不是“艺术”,而是“道”。“道”的特征是“自然”,与之相对的是具有“人为”特征的“技”。“道”与“技”、“自然”与“人为”之间的差异,与西方美学模仿与被模仿之间的区别完全不同。前者是境界上的区别,后者则是实体上的区别。
  中国美学描述审美对象的范畴是“象”。“象”不同于西方古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世纪80年代美学风靡全国,与我国具有以审美寄托理想的文化传统有关,人们借美学以思考人生、时代、社会等问题。
  B. 金雅美学研究的语言深沉而有诗意,其美学研究成为一种对于人生的诗性介入和对于生命的诗意滋涵。
  C. “道”与“技”存在“自然”与“人为”的境界的差异,与西方美学的模仿与被模仿之间实体上的区别是截然相反的。
  D. 中国古典美学追求精神和物质、主体与客体借助作为中介的“气”以实现更深层次的交往与理解。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重在评论金雅的研究定位与美学主张,材料二重在阐释中国美学的特点。
  B. 金雅的美学思想主张生命的审美化、人生的艺术化,重视对于人的生命的涵育。
  C. “直觉”观与“感兴”观的重要区别在于审美对象能否独立于审美主体而存在。
  D. 魏晋南北朝的美学家提出“气韵生动”的命题,从中可见中国美学对“气”的重视。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朱光潜:“艺术的美丑和自然的美丑是两件事,自然美可以转化为艺术意义上的丑。”
  B. 李泽厚:审美“是生理性的感情和官能,却渗透了人类的智慧和道德”。
  C. 蔡仪:“美的事物就是典型的事物,就是种类的普遍性、必然性的显现者。”
  D. 叶朗:“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
  4.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指出:“意境是造化与心源 合一……是客观的自然景象和主观的生命情调的交融渗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 中国美学关于人的发展的主张有怎样的积极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截然相反”错,原文说“完全不同”,两者意思不同。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直觉’观与‘感兴’观的重要区别在于审美对象……”表述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秋雨愁煞人
  庐隐
  淡雾仿若轻烟,笼住湖水与岗峦。远处翠翠隐隐,紫雾漫漫。舟子摇着双桨,低唱小调。凌峰吩咐舟子将船拢了岸,踏着细草,走过一箭多路,来到一座孤坟边。四围满是霜后的枫叶,鲜红比血,照眼生辉。树梢头哀蝉穷嘶,似诉将要僵伏的悲愁,促织在草底若歌若泣。她在这冷峭的秋色秋声中,忽想起五年前曾在此地低吟“秋风秋雨愁煞人”!坟旁青苔斑斓,字迹模糊。她从地上捡了一块瓦片,将青苔刮尽,露出几个字是“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