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9810字。
浦东新区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
2023.04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答题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一日克己复礼, 。 (《论语》)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
(3)苏轼的名篇《赤壁赋》中,主客饮酒乐甚扣舷而歌,其中诗句“ ,
”用了“美人”意象,令人遐想。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红楼梦》中内容,与《乡土中国》中相关观点不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元妃省亲——“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B.贾母做寿——“伦是有差等的次序”
C.宝玉挨打——“横暴权力强制维系压迫关系”
D.探春理家——“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是东晋大书法家在寻找美的踪迹。达到这样深入的美感和发现这样深度的美, , , , ,才成为艺术。中国古代把这个过程唤做“移我情”。
①才能把美如实和深入地反映到心里
②是要在主观心理方面具有条件和准备的
③需要把整个情绪和思想改造并移动方向
④再把它放射出去,凭借物质创造形象给表达出来
A.④③①②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
二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非虚构写作:话语规则与效果
①对于多数人来说,“真实”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感受。如果时间与空间构成意识内部不可或缺的坐标,那么,“真实”则是维持生活经验稳定及连续的基本保证。
②“真实”是一种如此强大的需求,而“非虚构”写作的话语规则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表现出多数“虚构”作品所不具备的硬朗与粗犷气质。
③体现在非虚构写作上,其内容必须确有其事,它所叙述的一切必须在生活之中真正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