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700字。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 文
时限:150分钟 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费孝通用“乡土性”来概括乡村社会农民的独特行动逻辑,村庄最为基本的行动单位是家庭,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核心关系,家庭伦理是中国人伦的起点。家庭的韧性和家庭本位是乡土社会“不变”的关键要素。在乡土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虽然宗族、家族等所谓功能性组织逐步解体,但是家庭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行动单位却始终表现出极强的韧性。进一步,在行动伦理层面上,“家”始终没有改变其在中国人社会和文化——心理结构中的总体性位置,村庄以家庭为基础充分融合和吸纳了各种现代因素,逐步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社会转型道路。
我们来看家庭的韧性。1949年以后,中国农村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家庭的赡养功能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强调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反馈模式可以说是中国亲子关系的特点”,并且这种赡养除了经济上的养育以外,还有精神上的照顾,也形成了中西家庭关系和结构的重要区别。如果说费孝通1982年的文章是强调家庭的变,那么1983年的“再论”则是强调中国家庭的不变因素,以及家庭不变的因素在农村老人赡养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费孝通在随后的“三论”中进一步把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综合起来考虑,虽然随着经济活动的变革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对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家庭生活依然有不变的因素,这就是家庭的文化观念,这也表现在费孝通对于主干家庭的凝聚力和分化力的关心上。
家庭的韧性也体现在我国从小农经济向城乡一体化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家庭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了经济活动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浙江模式中,家庭是“家庭工业 +专业市场”的浙江模式的组成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家庭副业也是这个从农村生长出来的多元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由于家庭本位、家庭伦理在中国社会结构中的“弥漫性”作用,家庭对乡村的经济活动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也塑造了很多特殊的实践形式。
从行动伦理的层面看,家庭在中国人的生命历程和生命意义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整合观念”不像西方社会那样在个体(社会)的平面上展开,而是“垂直”的“代际关系”。中国人的伦理责任、道德义务乃至生命价值都以他与家庭的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每一个中国人,统为其四面八方由近及远的伦理关系所包围,其日常实际生活,触处都有对人的问题。”而梁漱溟所谓伦理本位的起点便是家庭,其乡村建设的关键也是建立在伦理本位的基础之上,恰恰要反对以个体主义、权利为本位的乡村自治模式。实际上,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行动就是试图在以家庭为核心的伦理本位社会的基础之上推行一个指向“人生向上、伦理情谊”的乡村建设,从而解决农民松散没有组织,没有现代科技的现状。(摘编自付伟《家庭本位与村庄治理的底层逻辑》)
材料二:
家户本位是乡村治理有效的根本动力。家户本位具有双重性,即家户生存伦理基础上的家户私利性和乡村公共伦理基础上的家户公共性。
就家户私利性来说,中国古代社会的农民陷入"普遍性贫困"或"勤劳式贫困",家户发展受到人地矛盾、地租税赋的双重剥削以及分家分户、财产继承等因素影响,导致家户发展主因是以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为主要目标。家户私利性是实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庭不但没有随着宗族、家族等功能性组织的逐步解体而解体,反而始终表现出极强的韧性。
B.中国家庭赡养既有经济上的养育,也有精神上的照顾,这是中西方家庭关系和结构的重要区别。
C.家庭本位、家庭伦理的“弥漫性”作用,深刻影响着乡村社会的发展,创造了丰富的实践成果。
D.在中国古代社会,影响家户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为主要目标却是导致家户发展的重要原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研究乡村治理,但两篇文章阐述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B.费孝通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国乡村,不同的年代他的研究重点是有所变化的。
C.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行动能够有效解决农民没有组织、没有现代科技等问题。
D.实现有效乡村治理,避免出现"公地悲剧",需要同时发展家户本位的二重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陈家坝村通过自治单元下沉构建了"幸福村落"组织架构,形成群众自治体系。
B.某地村委会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维持乡村日常管理,以此保证工作运行效果。
C.某市依托乡村劳动力、资源和社会基础形成了"一镇一品"的"块状产业集群"。
D.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家庭以"家庭工业+专业市场"等形式参与到经济活动中。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家庭韧性的“不变”体现在哪些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材料一作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童年合欢花
肖复兴
第一次见到合欢,在台基厂。从我家出来,往东走不远,穿过后河沿,正对着的就是台基厂。这是一条老街,明朝建北京城时,工部设立备料的五大厂:台基厂、大木厂、黑窑厂、琉璃厂和神木厂。台基厂是唯一建在内城的,离皇宫很近。台基厂北口,即是长安街,和王府井遥遥相对。这条街两旁种的行道树便是合欢。
那一年暑假,我马上读五年级,自觉得长大了,第一次去王府井,因为王府井南口有当时北京最大的新华书店,我想到那里看书、买书。刚进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