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780字。

  2023年湖北省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江汉油田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是在春风的襁褓里长大的,记忆深处的那些桃花,总会在眼前倏(shù)然闪现。
  B.这是大自然的馈(kuì)赠,河面波光粼粼,两岸群山环绕,仿佛混然天成的山水画。
  C.老家就像一个跋(bá)山涉水时可以休息的驿站,总能让风尘仆仆的人充满幸福感。
  D.广大青年只有经受严格的淬(cuì)炼,才能在复杂严竣的斗争中经风雨、壮筋骨。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合适的一项是(2分)
  A.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战略打压,中国唯有斗争才能捍卫自身利益!
  B.一草一木都在认认真真地赴岁月之约,心无旁骛地走在万物生长的春天。
  C.石头垒砌的房子,依山而建,鳞次栉比。沿河而上的石阶,斑斑驳驳,曲曲折折。
  D.12位非遗传人讲述了灯彩、核雕、苏绣等的前世今生,还有络绎不绝的哲思匠心。
  3.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伴随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意识日益增强,国潮服饰应运而生。
  ②服饰与文化思潮紧密相连,往往折射出一个时代的风尚。
  ③比如以醒目汉字为主要设计元素的运动服、印有民族特色纹样的外套,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④国潮服饰多以彰显民族文化、追求原创个性为设计理念,往往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⑤比如通过服装图案、色彩、材料和装饰等设计手法来表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用服饰语言为生活存照,颇受人们喜爱。
  A.④①②⑤③       B.⑤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⑤     D.①②⑤③④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孟子》《庄子》是儒家经典著作,《礼记》《左传》是道家经典著作。
  B.古代常用官职或出生之地来称呼一个人,如“杜工部”指杜甫,“柳河东”指柳宗元。
  C.杨绛,翻译家、作家,代表作有《干校六记》等。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等。
  D.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入多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文章,如印度泰戈尔的《金色花》,英国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的巨大成功,完美地向世界解答了新时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
  B.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民间艺术,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C.我国废旧手机资源回收利用率仅4%左右,每年新增闲置手机进入正规回收领域的不足30%左右。
  D.广大青年是否崇德向善,不仅关乎人生道路走得正、走得远,更关乎整个社会风清气正、朝气蓬勃。
  6.综合性学习(4分)
  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思源学校团委拟举办一场演讲比赛,请你积极参加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我策划】为营造活动氛围,校团委打算制作一张海报,下面是宣传委员选的一组海报素材,你觉得用哪张好?请予以推荐并简述理由。(2分)
  图甲                      图乙                      图丙
  【我主持】假如你是本次比赛的主持人,请结合所选海报素材设计一段开场白。(2分)
  7.古诗文默写(8分)
  (1)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2)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
  (3)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                 ,                 。
  (6)“             ?               ”这一千古名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而献身。(请从《过零丁洋》中选择合适句子作答)
  二、阅读(48分)
  (一)古诗赏析(4分)
  浣溪沙①
  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注释】①这首诗大约写于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变法二度受挫,辞去相位后退居金陵。
  8.(1)请概括诗人归隐地的生活环境的特点。(2分)
  (2)这首词以“为谁零落为谁开”问句结尾,有什么好处?(2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詹鼎传
  方孝孺
  ①詹鼎,字国器,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卖饼市中,而寄居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寄居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戏,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