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1125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A)
  2023.04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肪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 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慢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
  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二:
  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 相决而俱化”的境地 (《蕙风词话》卷一)。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想从古诗中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可以阅读经过了历代读者集体选择的公认的大诗人的作品。
  B,与李白、苏轼、辛弃疾的典范诗作相比,杜甫的诗更能让读者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熏陶。
  C,读者在读词时能复活词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缘于词人有意将其生命活动和人生经验“固定”在词中。
  D,词作面世后,其思想意蕴的深浅,就取决于读者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其诠释的丰富与否。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现代人和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唐人超越前人将诗歌“志”与“情”统一为“情志一也”,促进了诗歌在唐朝的发展。
  C、艺术有其固有规律,中国文学研究者可以适当借鉴西方文艺理论来阐释中国文学现象。
  D、词作是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跨时代“对话”的凭借,词人的人生体验借此传达给读者。
  3.下列诗句中所描述的读书情状,不符合词论家况周顾所提倡的“读词之法”的一项是(3 分)
  A。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唐)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B、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苟鹤《题弟侄书堂》
  C.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宋) 苏轼《送安惊秀才失解西归》
  D、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读书》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 分)
  5.学校诗歌社团将组织“中国古典诗词阅读”专题活动,邀请你参与并作阅读指导,请结合5 .材料内容,从阅读内容与方法两个方面提出合理建议。(4 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梨园票友
  聂鑫森
  云晴晴二十八岁,是古城国华京剧团的当家花旦。她的名声不仅在古城很响,南方的许多城市,称之为“云党”的票友也是多乎哉。她有戏剧学校“坐科”的专业功底,后来又带职读了中央戏剧学院的研究生班,锦上添花,功夫更加了不得。
  云晴睛学的是“程派”,不但扮相俏丽,而且唱、念、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