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050字。

  写作
  2023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8.(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①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荀子•儒效》
  ②有多坚定的信念,就有多勇毅的行动;有多强大的意志,就有多光明的未来。
  ——《人民日报》
  ③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
  ——习近平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请就“知”“信”“行”三者的关系进行思考,并结合自身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辽宁省鞍山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回顾十二年来的学习历程,语文学习一直陪伴我们成长。语文课本上那些发散着智慧光芒的句子,已渐渐融进我们的血脉,不断滋育着我们的精神,并将让我们受益终生。下面这些句子,你是不是倍感亲切?请根据下面的情境作文。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④"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⑤“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⑧“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⑨"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海明威《老人与海》)
  ⑩“我们不必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李斌《以江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情境一:某杂志"成长故事•我的语文记忆"活动评选来自语文课本里对青年成长启发最大、影响最深的名言,请你在以上这些名言中选二到三个写一篇推荐文章,陈述你的推荐理由。
  情境二:选择以上名言中的二到三个,深入分析其内涵,辨明其关系,并以它们作为立意基础,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流量,原本指在单位时间里通过指定,点的车辆或行人数量,后来用以描述在一定时间内网站的访问量,现在多指有多少关注度和点击量。仿佛拥有流量,就拥有人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