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9670字。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时,我注意到,其中提到“文化”数十次,并且对于文化的表述掷地有声,比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等,都令我印象深刻。
  无论是铸就文化新辉煌,还是推出更多优秀作品,都需要具备高质量与高水平。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在我们的书法创作中体现出“高质量”和“高水平”,不仅是我们每一位书法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和研究课题,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我认为要创作出艺术精品,正确而先进的理念是前提。理念比行为更重要,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才情比功力更重要。“理念是纲,纲举目张”“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比如我们经常讲的“书以载道,文以铸魂”这一理念,就应贯穿于中国书法学习、鉴赏与创作的整个过程之中。
  其中“书以载道”的“道”,既是道理、方法、规则、途径和方向,也是万事万物内在的规律以及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在我看来,书法艺术创作中“对立统一”矛盾关系的处理即为“道”,如整体与局部、传统与时代、法度与意趣、外因与内因以及收与放、分与合、刚与柔、大与小,藏与露、实与虚、静与动等关系,处理这些关系和进行社会管理、企业管理、家庭管理乃至个人行为管理的道理都是完全一致的。而“文以铸魂”的“魂”,就是人们高尚的精神。因为书法作品是以字和文作为载体的,若没有字和文也就没有了书法艺术,但字和文绝不是单纯的、被动的媒介:积极向上的文字内容,对于书者及读者来说不仅能启迪心灵、增长智慧,还可激励意志、催人奋进,所以“文以铸魂”理应成为我们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至高追求。以上这些理念,对于弘扬传统、创造精品、服务社会和成就人生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学习,创作及文化传播过程中,我还将继续牢固树立各种先进理念,努力创作出更多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艺术作品,以无愧于时代和人民!
  (摘编自张继《书以载道文以铸魂》)
  材料二:
  悟得梅花腕下趣,指上自然有清风。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陈驰自幼临池不辍,博采众家之长,重传统,求创新。他的作品,一上眼,就给人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其用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作高质量的书法作品不但是每位书法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和研究课题,而且是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
  B.书法艺术创作中各种矛盾关系的处理即“书以载道”的“道”,包含整体与局部、藏与露、实与虚等。
  C.书法不只是用毛笔在宣纸上自由书写的过程,而且是综合传统文化、美学与哲学的具有特殊审美意义的艺术。
  D.古代书法风格多样,各有所重,现代书法更是百花齐放,创新发展,从态势上看没有固定统一的风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理念比行为更重要,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所以先进的理念和正确的方向是创作出艺术精品的先决条件。
  B.陈驰从未把他的书法作品送给别人,这是因为在他看来要对自己负责,对作品负责,对求字人负责。
  C.没有经过多年篆、隶、楷等书法基本功练习的人,是写不出好的草书的,因为草书的笔法最见功力。
  D.以“文以铸魂”的尺度来衡量,宋代蔡京“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的书法作品是不符合这一标准的。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B.袁宏道《叙小修诗》:“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C.刘熙载《书概》:“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总之,如其人而已。”
  D.齐白石认为:“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
  4.“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出自陆游《示子遹》,对于我们学习书法艺术也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对这一诗句加以理解。
  5.如何推动当代书法艺术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稻草爷
  宗晴
  稻草爷种了两亩稻田。秋收时,有外地的收割机开进村,稻草爷却肩扛搭斗到田间,采取原始的手工方式打谷。
  村民们不解。两亩田,收割机来回溜几圈就完事,只需把一袋一袋的稻谷运回院坝晾晒就行了,多快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