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380字。
2023 年北京市中考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2分)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校开展系列活动。下面是相关活动解说词,请你阅读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寻传统文化之根源】
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月光下,吟诗篇,举杯邀青莲,泛舟思易安。三月三,天朗气清,曲水流殇;五月五,汨罗江上,龙舟竞渡。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里,闪烁在京剧班斓的脸谱中, ① , ② ,飘散在书法醇美的墨香里,传扬在诗歌浪漫的意境中。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琳琅满目的形式令人赏心悦目。让我们融入中华血脉,追寻文化之根,在古风古韵中安放心灵吧!
1.下列加点词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表达的是“划船比赛”的意思,所以“竞渡”应当写作“竟渡”。
B.因为表达的是“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的意思,所以“流殇”应当写作“流觞”。
C.“飘散”指“四处漂动,飞散”,但“散”的读音应该是sǎn。
D.“承载”意思是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所以“载”应读作zǎi。
2.下列划线成语在文段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源远流长 B.生生不息 C.琳琅满目 D.赏心悦目
3.结合前后语句,对文中①②两处进行仿写。(2分)
,
【活动二:思传统文化之精髓】
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仿佛穿越千年,让古与今相互交叠,一幕幕难忘的镜头、精彩的瞬间,无声阐释着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理念的“天作之合”,让世界用另一种方式感受着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开幕式上,灵动的“二十四节气”创意倒计时惊艳了网友。……“二十四节气”毫无疑问是理解古人与土地的深厚感情,以及中华文明博大、浪漫的绝佳载体。所以,传承、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4.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助奥迎春”是北京某园张贴的对联的横批,请你从下列的几个句子中,选择与这个横批相对应的两句,将序号填写到横线上。(2分)
①五湖四海皆春色 ②五环冰雪抖精神 ③花灯遍照万户明
④双奥携春连浪漫 ⑤万水千山尽得辉 ⑥玉烛长调千门乐
上联: A 下联: B
5.选文末尾划线句存在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修改意见:
6.请将文段中的加点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7.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8.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9.《水调歌头》中作者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句子是: ① ,
② 。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11题。(共6分)
梅岭三章(一) 陈毅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0.《梅岭三章》中,“百战多”写战斗之频繁,“旌旗十万”言牺牲之巨大,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那么,《别云间》一诗又是怎样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的?请结合首联分析。(2分)
11.两首诗,一首想象人去阴间,一首想象魂归人间。请结合“去”“来”的目的,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4分)
(三)阅读《大道之行也》和《唐太宗论止盗》,完成1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