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 约16190字。

  四川省广元、遂宁、眉山、广安、雅安、内江、乐山、自贡、资阳等九市
  高2020级第三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老龄化的理念和战略可以有两种表达,即老龄化与老龄文明。“老龄化”是一种模糊的表达,“老龄化事业发展”“老龄化战略”等都是基于问题应对的工作话语,隐喻以忧患意识为核心的文化态度和社会情感,因而总体上是被动甚至消极的。“老龄文明”宣示对老龄化的价值肯定,也宣示对老龄文明建构的积极态度和社会行动。它不将老龄化只当作问题,也不满足于寻找应对策略,而是以老龄化作为人类文明的生命气象、生命气质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文明形态。
  现代文明有两个明显的悖论。第一个悖论是对人生经验的漠视。“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人一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满足生存尤其是延续生命的吃喝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滋生了诸多痼疾,如对享乐的过度追求。文化的使命是将之化为人生享受,赋予文化意义,于是产生饮食文化。个体精神生命的成熟产生于由生到死的进程中,人类世界的进步也产生于集体智慧不断成长成熟中。然而,现代文明将老龄群体的精神生命和精神财富视为风烛残年的最后呻吟,于是冷漠和废弃了人类文明进步阶梯中最充沛的果实。第二个悖论是将人类文明史描述为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线性进程,人们的文明认同和历史想象又似乎将远古社会视为老年,所谓的现代总是与青春活力相关。其实,这也是现代文明无知狂妄的表现。为此,须借鉴并创新黑格尔关于人的哲学理论,他认为,个体的自然生命在走向老年时会孱弱不堪,但精神生命则更加丰满、成熟。
  人们从三个维度进行了“老”的建构:其一,“老”的生理建构,这是个体对这一自然进程的觉悟和接受。其二,“老”的社会建构,即各种表格中的年龄暗示,各种年龄规定的制度安排。退休制度是对“老”的终极社会宣判,将个体从社会体制乃至社会格局中“驱离”。其三,“老”的精神建构,在精神上接受“老”,而且在精神上“老”去。“不服老”仅仅是个案,“老顽童”一般被当作具有喜剧意义的反常人格。精神老龄化是最彻底的老龄化,它甚至会加速生理和社会的老龄化。
  当人类因寿命延长而出现老龄化,它作为“文明进步的体现”的重要表征之一,会给世界带来精神上的成熟,这是老龄群体给文明也给世界带来的文化礼物。重要的是,要将这份礼物作为文化资源。老龄化并不只是社会发展的负面清单。即便在生理上走向老龄——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也是需要在文明进步中不断调整的标准,即便个体被武断地推进老龄的“集中营”,他们的价值同样存在。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尤其人文社会科学家,就是在老龄阶段达到对人类贡献的巅峰。虽然还没有足够证据来证明老龄化将给现代文明带来“人口红利”,然而一旦放弃以征服、变化或所谓不断进步为特征的文明观,老龄化就不仅是“文明进步的体现”,而且将成为文明进步的力量。老龄人成熟丰满的群体智慧,对待世界的悲悯情怀,更趋近于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柏拉图所说的“摆脱奴隶主束缚”的对欲望的驾驭力,将对现代文明构建做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樊浩《老龄文明的伦理革命》)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龄化”的说法意味着老年人占比过多就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含有无奈之意。
  B.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现代总是与青春活力相关,现代社会远超过古代社会。
  C. 个体 “老”包括生理、社会、精神三个层面,“老”的生理标准也会随时代调整。
  D. 人的精神成熟需要时间来积淀,到了老年更容易接近“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比较“老龄化”“老龄文明”的差异,揭示了提出“老龄文明”概念的必要性。
  B. 文章第二段引用黑格尔的哲学理论,对老年人的精神生命予以肯定,增强了说服力。
  C. 文章以部分科学家在老龄阶段贡献达到巅峰的事实,证明老龄化是文明进步的体现。
  D. 文章中“风烛残年的最后呻吟”“老龄的'集中营'”“驱离”等语句,使说理更生动形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吃喝住穿是基本的生存需求,但我们可赋予其文化意义,如将吃喝上升到饮食文化,即可解决过度追求享乐的问题。
  B. 退休制度可以说是对“老”的终极社会宣判,通过延迟退休,能够让老龄人融入社会体制,从而避免精神的老龄化。
  C. 若改变狭隘的文明观不难发现,老龄化未必能给现代文明带来“人口红利”,但可以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
  D. 作者主张建构老龄文明,这与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所蕴含的对老年的态度基本一致。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现代总是与青春活力相关,现代社会远超过古代社会”错误,原文有“第二个悖论是将人类文明史描述为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线性进程,人们的文明认同和历史想象又似乎将远古社会视为老年,所谓的现代总是与青春活力相关。其实,这也是现代文明无知狂妄的表现”,可知认为“现代总是与青春活力相关,现代社会远超过古代社会”是悖论,是错误的。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的盾构机,可广泛应用于地铁、铁路、公路、市政、水电以及军事防护工程等隧道工程。20年前,我国重大工程施工所需的盾构机一直依赖进口。依赖进口就意味着要受制于人,没有核心技术就得受制于人,这是国人发奋逆袭的驱动力。
  2002年,国产盾构机研制被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从而开启了我国非凡的“铸盾之旅”。2004年,我国首台国产地铁盾构掘进机“先行号”成功下线,2008年,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盾构机在河南新乡下线,2017年,直径达15.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