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2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202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第10讲古代诗歌比较阅读练习.docx
  202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第1讲了解并破解选择题的几种设误类型练习.docx
  202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第2讲鉴赏意象赏析意境练习.docx
  202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第3讲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练习.docx
  202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第4讲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练习.docx
  202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第5讲诗歌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练习.docx
  202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第6讲炼字题的答题视角练习.docx
  202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第7讲炼句题的答题视角练习.docx
  202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第8讲诗歌的思想情感分析练习.docx
  202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第9讲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练习.docx

  第二部分 古代诗歌鉴赏
  考情速览
  试卷类型 考向题型
  2022全国甲卷 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选择、物象作用与赏析
  2022全国乙卷 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选择、表现手法的赏析
  2022新高考Ⅰ卷 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选择、诗歌内容的理解
  2022新高考Ⅱ卷 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选择、诗歌情感的表现方法
  考题自测•明确方向——洞悉新情境,明辨新考题
  一、[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别
  李白[唐代]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                                    
  二、[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3~4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4.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                                    
  备考指南
  考题特点分析 权威备考指向
  1.突出文化的传承
  如2022全国甲卷中,D项“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打破思维定式,呈现灵活命题方式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在“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 高考的考查特点决定了备考要有针对性,具体来说,就是要切实读懂诗歌,灵活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品味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
  第3讲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知人论世,分析行为
  人物形象一直是古代诗歌阅读考查的热点,主要涉及对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概括、人物形象心理状态的分析、人物形象作用的分析、人物形象描写手法的概括和分析等。
  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北塘避暑【注】
  韩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 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退居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题目“北塘避暑”,交代时间、地点、事件,渲染了林塘幽静的自然环境。
  B.颔联中的“清风”,一语双关:指炎夏的凉风,也可理解为“两袖清风”的“清风”。
  C.颈联写景富有层次:“水鸟得鱼”是近景,俯视所见;“岭云含雨”是远景,仰观所见。
  D.诗人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但酒醒之后,面对万枝香莲、青青山峦,愁苦又涌上心头。
  (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典例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李白
  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
  第10讲 古代诗歌比较阅读/找准方向,答题规范
  角度1比较意境
  典例1 [2022•江西八校5月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 ①玉瀣:一种美酒的名称。②黄庭:一种道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第一句以自豪的口吻赞美了居住地的环境,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比拟。
  B.下片头三句表明词人贪图这种自在的生活,任凭身体衰残。
  C.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创作的本意,“心肠别”戳穿了最高统治者的嘴脸。
  D.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2)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诗句作对照分析。
  答:                                    
  角度2比较写作手法
  典例2 [2022•南昌5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晚间卧闻城里钟声,系舟城下,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场景相似。
  B.第三、四句表面上写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实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