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8480字,答案扫描。

  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中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10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生注意: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日常生活审美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当时欧美进入消费社会,随着电视媒体普及,日常生活中充满吸引眼球的美的视觉符号和影像。传统美学最关注的是艺术审美,艺术作品是典型的审美对象。为了描述审美活动超越传统审美领域进入日常生活的现象,英国社会学家迈克•费瑟斯通于1988年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进行了理论概括。21世纪初,我国美学界、文艺理论研究界围绕此命题曾进行讨论。
  当前,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为再认识"日常生活审美化"提供了新的语境和视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包含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尤其是对以审美需求为代表的精神生活需求更为迫切。“日常生活审美化”使审美从艺术殿堂走向日常生活,是对日常生活和物质需求的超越,有利于人们在享受美好生活中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日常生活审美化”有两大特征。一是产品审美的符号价值超过使用价值成为消费的主导价值。二是人们通过图像化、视频化、虚拟化对现实世界进行美化,或重新建构美的世界。
  在如今的体验经济时代要更注重软创新,顺应"日常生活审美化"发展趋势。"体验经济"的核心特质是企业通过商品和服务创造能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在体验经济中,体验成为一种有价值的经济提供物,让顾客满意包含使用需求的满足,还包括榆悦体验的满足。"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体验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如何顺势而为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课题。而“软创新”是相对于科学技术等“硬创新”提出的,既包含对传统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创新、审美创新等,也包含本身带有审美属性的音乐、电影、时装、电子游戏等产业的创新。
  当前、要顺应体验经济的规律,着眼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通过软创新实现实用与审美、产品与体验双结合。不仅考虑客户需要什么功能,更要通过品牌塑造注入文化内涵,通过整体设计注入审美价值、将功能好、技术新与艺术美、生态美等结合起来,为消费者提供多维度超预期的体验。
  此外,在"日常生活审美化"过程中,既要将审美文化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促进文明交流和互鉴;也要传承和发掘本土文化价值,满足本国人民的审美需求。同时还要注意,“日常生活审美化”存在审美异化、审美层次浅表化等风险。要特别关注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工业生产制造的"平均美" 隐藏着资本控制和意识形态渗透,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总之,要在社会公共领域积极培育审美思维,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他人、自然与自身,将审美生存作为审美化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是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深化和超越
  (摘编自吴婧、张文君《新时代,如何理解“日常生活审美化”》)
  材料二:
  美学不只是提升自我修养、培育美好人格的为己之学,更是应人民之所需,按美的规律来创造美好生活的为人之学。
  适逢新时代新征程,中华美学亟须再出发,面向当下现实,把握人们新的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审美需求"指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所需的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活动。
  B  "体验经济"的"体验"指顾客从商品和服务中得到使用和精神的满足。
  C. “软创新”指相对科学技术等“便创新”而言的多与审美相关的创新方式。
  D.“平均美”在文中指全球化背景下引导跨民族审美趋同的生产成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常生活审美化使审美活动超越传统审美领域进入日常生活,可以丰富人民精神生活。
  B.要做到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又要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就必须实现日常生活审美化。
  C 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必然结果。
  D. 生活审美和艺术审美二者相辅相成、彼此相互促进,有利于人们提高艺术和审美水平。
  3.下列选项的内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彰显"生活美学"的围炉煮茶正在城市群体当中兴起,多地都掀起了一股消费新风潮。
  B.近年来,体现"国潮"元素的爆款不断涌现,涉及服装、家具、文创等多个生活领域。
  C.河南卫视近期不断打造充满东方美学的精品节目,进而在地方电视台中的影响力大增。
  D.各地艺术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沉浸式体验感,让到艺术馆看展逐渐成为市民休闲风尚。
  4.“日常生活审美化”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的普遍追求。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
  以分析。(4分)
  5.中华美学如何助力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
  在阿吾斯奇  董夏青青
  云霭封锁了雪峰之间偶尔显露的天际远景。阴冷彻骨的北风越刮越大。教导员说:“这是南疆军区来指导工作的殷营长,他弟弟是咱们连队的三班长。”"那这正好能跟兄弟见面了。"上山的烈士的弟说。
  “三班长现在正在总医院住院……休养好了就回来。”教导员说。
  “生病了?”烈士的弟弟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