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200字。
辽宁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阅读与鉴赏(现代文阅读)
一、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2023•辽宁丹东•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压岁钱
郑振铎
家里的几个小孩子,老早就盼望着大年夜的到来了。他们很早的就预算着新年数日间的计划。
小妹最活泼,两颊如苹果般的红润,大哥一回家便不自禁的要去抱她,连连的亲她。她常拍着两手,咕嘟着可爱的嘴,撒娇似的说道:“姊姊,大年夜怎么还不来?”三妹一年一年的长大了,不觉已是一个婀娜动人的女郎了,便应道:“不要性急!今天是十六,还有两个礼拜就是大年夜了。”
说到大年夜,那真是儿童们最快乐的一夜。他们见到许多激动而有趣的事与物,他们围着火堆,戴了花面具跳舞,他们有压岁钱,这些钱可以给他们自由花用。一切都是有味的,都是蕴蓄无穷的乐趣的。
近二十时,家里开始忙乱起来了,杀鱼杀鸡鸭,有的用盐腌,有的浸在酱油中,都觉得是平常所未有过的。隔了几天,瓦檐前已挂起许多腊货来了。家里个个人都忙着,二妹三妹也去帮忙,只有小妹小弟和倍倍旁观,有时带着诧异的神情望着,有时不休的问着,问得大人们也都讨厌起来。
地板窗户都揩洗过了,椅上也加了红缎垫子,桌前围了红缎围布,铜的锡的烛台都用瓦灰擦得干干净挣;这是张妈、李妈、来喜们的成绩,母亲也曾亲自动手过。
大年夜一天天近了,孩子们一天天的益发高兴起来。二十九日,厨房里灯火点得亮亮的,厨子和李妈忙得没有一刻空闲,他们在蒸米粉做年糕。厨子拿了热气腾腾的大堆的糕团,在石臼中舂捶;孩子们见他执了大石捶,一下一下,很吃力的舂着,觉得他的气力真是不可思议的大。舂完了,三妹首先问他要一点糕团来,掐做好些有趣的东西,人呀,兔呀,猴子呀,她都会做。小妹,小弟学样,也去问厨子要糕团。
“你们也要做什么?又不会做东西,”他故意的嗔责道。
小弟哭丧着脸,如受了重大打击似的,一声不响的站着,小妹却生气了。“三姊有,我们为什么不能有?你怎么知道我不会做什么?告诉妈妈去,你敢不给我!”
厨子带笑摘了两小块糕团给他们,一人一块,说道:“不要气,同你玩玩,不要气。”小弟还咕嘟着嘴不大高兴。
大年夜终于到来了。
早上,一切的筹备都已就绪了。大家略略的觉得安闲些。大哥还要到公司里去做半天工,因为要到下午才放假。店家要账的人,陆续的来了,母亲和嫂嫂一个个的付钱,把他们打发走。到了午后,母亲在房里包压岁钱,嫂嫂和二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交代家中小孩子对大年夜充满期盼,这份期待源于对压岁钱的渴望,因为这些钱他们是可以自由花用的。
B.小弟是个异常顽劣的孩子。大家都在忙年,他却问东问西,惹人烦;母亲只给了一块钱的压岁钱,他便大发脾气。
C.小说描写家中为迎接大年夜,腌腊货、扫尘、蒸米粉做年糕、祭祖、吃年夜饭等一系列情景,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
D.小说以压岁钱为中心,全篇洋溢着家庭的亲情与欢乐,又通过孩子希望的笑和失望的哭,反映出旧家庭悄然衰败的事实。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亲自打扫房屋,和嫂嫂一起打发要账的人,这些情节看似闲笔,实则暗示出家庭状况,为后文压岁钱减少埋下伏笔。
B.文本一中划线句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孩童时的大哥在希望落空、所有的计划都无法付诸实施之后失望、伤心的心理状态。
C.作者立足家庭,以富于情感的笔触、丰富细腻的描写,意在表现当时社会虽然人民生活穷苦,但节日文化氛围依然浓郁。
D.诗歌《小孩子》不拘格律,自由灵动,用“蝴蝶”“泥沙”“花朵”等意象,展现孩子的自由生活,与成人的困顿形成对比。
3.小说叙述节奏舒缓,具有独特魅力,这是如何实现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如何理解文本二中的“世网”?文本一中,哪些情节能表现作为成年人的大哥被“一层层的世网”缚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辽宁葫芦岛•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卖鱼的瘦七
叶仲健
瘦七,城东人氏,卖鱼为生,高挑清瘦,麻杆似的,在家排行老七,故人称瘦七。大凡卖鱼的,都连带杀鱼。你挑一只,摊主称好斤两,将鱼摔在地上,再将奄奄一息的鱼搁在血淋淋的案板上,刮鳞,开膛,剖腹,去脏,切段,用清水汰一遍,荷叶包好,系上草绳,让你拎着走。瘦七却从不杀鱼,集市上的人都知晓。他说:“这是规矩,不能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