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12030字。

  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礼与法都是一种行为规范,不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地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很多传统,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也就渐渐有了敬畏之感了。如果我们对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个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
  (选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废名建构的乡村形象与“五四”主流乡土小说有着很大的差异。较之于当时颇为流行的“线性”时间观,废名显然更认同“循环”的时间观。在时间的循环往复中,乡村充满了宁静与祥和,呈现出礼俗社会的特有的情致。礼俗是“五四”乡土小说中常见的主题之一,当时的很多作家都倾向于把礼俗视为封建社会控制、压迫民众的工具。废名也对礼俗情有独钟,但他所描写的礼俗却是美善与情义之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费孝通认为礼在乡土社会中被公认为一种合式的行为规范,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即社会累积的经验。
  B.乡土社会里,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得不到保障,表明他是违背了传统。因为依照传统做就有福,否则会出毛病。
  C.礼俗普遍存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也是“五四”乡土小说常见的主题之一。废名乡土小说表达了对礼俗的肯定。
  D.源于独特的价值取向与文化立场,废名对乡村世界进行重新发现和构建,认为“乡土中国”的价值不可否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废名小说中,乡村安祥,呈现出礼俗社会特有的情致。这与他对“循环”时间观的认同有关。
  B.由于自身的一些独特性,乡土社会基本上用礼治的办法就能较好维持整个社会秩序。
  C.废名笔下,“送牛”习俗充溢着淳朴民风、醇厚人情,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文明类型。
  D.废名忽视当时的乡村现实,重点关注乡村传统。他主张乡村回归传统才是人间正道。
  3.关于乡土小说主题,下列作家与废名最为接近的一项是(3分)(    )
  A.鲁迅: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与批判。
  B.孙犁:乡村普通百姓具有一种鼓舞大众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诗意向上的力量。
  C.沈从文:表现乡土社会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方式。
  D.贾平凹:再现农村的生存图景,展示了农民在社会剧变中精神的复杂多变。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强调“传统”的重要性,但角度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5.材料三体现了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哪些观点?请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6~9题。
  百合花(节选)茹志鹃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儿。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