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14090字。

  辽东南协作校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
  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芳名未泯,檐前鹦鹉犹呼;艳质将亡,槛外海棠预老。”
  庚辰本在“海棠预老”旁有脂批二字:
  “恰极。”
  此处脂批“恰极”二字,应有两重含义:一是用词精细。查各版本,庚辰、王府、列藏、戚序诸本均作“海棠预老”,甲辰本及程本则作“海棠预萎”。从版本时序看,后者是后人改的。一般确实用“枯萎”写花残将落之景。但贾宝玉说的是“死了半边”,并非花瓣枯萎,这意味着此花的生命力正走向衰竭。海棠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花瓣枯萎并不意味花树生命终结,因为明年可能再开花,“老”才是对“死了半边”的准确概括。比较“落、残、枯、萎”写花之具体生存状态,“老”字更有一种直指生命本体状态趋向衰亡的苍凉和沉重。这正符合贾宝玉追忆晴雯“艳质将亡”,对槛外海棠“死了半边”的特别关注和敏感。脂批在“预老”处特批“恰极”,应是独得曹公之用心。二是肯定诔文字句贴合77回小说叙事。按《芙蓉诔》在回忆往事时,多用虚笔,极少实写,甚至如撕扇补裘等关目都未提及,唯独“海棠预老”与本事相应。这并非因为事件何等重要,而是其中渗透的生命意识切合悼念主题,“恰极”地表达了对晴雯悲剧命运的浓厚伤感。
  就“海棠预老”意象而言,人们就可以看到它与全书“悼红”情结整体构思的深层联结,这一联接是通过前八十回的海棠意象链实现的。
  “海棠预老”是贾宝玉发现和强烈感受的生命异象:“这檐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竞无故死了半边。”相信人花感应,关注女儿命运的“绛洞花主—怡红公子”当时就惊恐担忧:“我就知有异事”,只是他未必想到有魔爪会伸向他挚爱的晴雯,因为贾宝玉对女儿的爱并非偏私的。
  在古代中国文化传统里,“海棠花”与女性美的联系源远流长。曹雪芹也接受了这个隐喻传统。但在《红楼梦》中,它又有自己的特色。海棠花并不是晴雯的独有符号,而是他所钟爱的“清净女儿”的普泛性符号。在宝玉心中,晴雯是女性美的最高代表,这从《芙蓉诔》的赞颂无以复加可以看到。只有黛玉可以并列,但黛玉又是爱情美的最高代表。所以黛玉与晴雯在芙蓉花意象上有所重叠,并隐含着作者“诔晴雯即以诛黛玉”的用意。而海棠花意象与晴雯的连接,则隐含着作者对清净女儿群体和女儿世界大观园理想的情感。由此,我们看到“海棠预老”与“艳质将亡”不仅是属于晴雯个人的,也是属于整个女儿世界的。它向前延伸,与作者的“悼红”情结、与女儿悲剧的整体构思相关联,成为前八十回海棠意象链的终端。
  《红楼梦》中海棠花出现的频率很高。“海棠预老”之前,前八十回的关节点有三个:
  一是“海棠花”作为怡红院代表景物的意象。17至18回贾宝玉对“西府海棠”人称“女儿棠”解释说:“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怡红院遂成为女性美崇拜者怡红公子的居处。这是强调海棠之“色”。
  二是“海棠花”作为女儿诗社的名称。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第一次写诗便是以白海棠花为题:“玉是精神难比洁”(湘云),“借得梅花一缕魂”(黛玉)。这是“水做的骨肉”清净女儿们为海棠赋“魂”。
  三是以赏海棠作为女儿欢乐的高潮。63回宝玉生日抽花签游戏,史湘云抽到“海棠花”,“香梦沉酣”,诗是苏轼的《海棠》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怡红夜宴”是大观园欢乐的高潮。“香梦沉酣”就是这一高潮的顶点,海棠花签虽然是史湘云一人抽的,却反映了女儿们在这难得的有限的自由时空中沉醉解脱的心理状态。酣梦终将醒来。紧接着麝月抽的茶蘼花,花签诗句“开到茶蘼花事了”暗示欢乐的结束,所以宝玉当即“愁眉,把花签藏了”。后续情节随即转入宁府贾敬之丧及二尤之死。
  随后,就是导致大观园女儿世界毁灭的抄检、搜阅、逐司棋、入画、晴雯、四儿、芳官等一系列事件,至“俏丫鬟含屈夭风流”达到顶点。而《芙蓉诔》则成为系列悲剧的最强音。
  这样,“艳质将亡,槛外海棠预老”就从哀悼晴雯个人悲剧,纳入全书海棠意象—女儿世界的整体构思之中,成为大观园女儿群体悲剧命运的预示。
  (节选自刘上生《曹雪芹取法(枯树赋)》,有删改)
  材料二
  花在古今文章中从来都是美好事物的代表,青春与生命的象征《红楼梦》以花喻人,花可以体现红楼女儿不同的性格气质甚至命运结局,又可以对故事情节起到推动作用,而正是这些涵义特殊,作用非凡的花,形成了一种文学意象,即“悲”的意象。
  (选自张佳《<红楼梦>花语浅析》)
  材料三
  映射是一种独特的小说艺术,它决定于作家对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整体认识。曹雪芹是一位注意完整地把握和表现生活的作家,他从不孤立地写一个人、一件事,而总是着眼于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生活的内在联系中去把握和表现生活。映射就是指作家透过生活的表层,从内在关联中揭示出引人深思的底蕴。他写一个人、一件事,其意义并不只是孤立地表现这个人,这件事本身,而是映射到其他人,其他事上面,在互相关联中从整体上显现出多方面的深刻丰富的含义。
  (选自周先慎《琐碎中有无限烟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海棠预老”中的“老”与鲁迅《祝福》中说祥林嫂“老了”含义相同,都用了讳饰的手法。
  B.“脂批”指的是脂砚斋的批语,又称“脂评”。脂砚斋,是《红楼梦》主要评点者,真实身份不详。脂评本是最贴合曹雪芹思想的版本。
  C.“悼红”就是悼念女性美的毁灭,悼念青春易逝的意思,所以“悼红”二字就是《红楼梦》的总主题。
  D.诔,古时指叙述死者生平,哀悼死者的文章。“诔晴雯即以诔黛玉”,是说《芙蓉诔》不是诔晴雯,而是祭黛玉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版本来看,“海棠预萎”是最初的版本,后人改为“海棠预老”,文本作者欣赏后者。
  B.“海棠预老”打破《芙蓉诔》回忆往事的惯例,与本来事件相应,不仅因为该事重要,而且因为其中渗透的生命意识切合悼念主题。
  C.因为贾宝玉对女儿的爱是广泛的,并相信人花感应,所以他发现并强烈感受到“海棠预老”的生命异象时就惊恐担忧有异事发生。
  D.“海棠花”在《红楼梦》中,与女性美的联系属于古代中国文化传统之“流”,作者将之创造性地发展为对清净女儿群体和女儿世界大观园理想的情感。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真正体现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林黛玉抽到的是芙蓉签,用芙蓉之高洁凸显其“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
  B.薛宝钗抽到的是牡丹签,用浓艳华丽的富贵花来凸显其品格端方,容貌秀丽的特点。
  C.香菱抽到的是并蒂花签,并蒂花开一般比喻夫妻恩爱,所以在续文中高鹗将她“扶正”成为薛蟠的正室,让她有了一个较好的结局。
  D.麝月抽到的是茶蘼签,花签诗句“开到茶蘼花事了”暗示欢乐的结束,代表茶蘼的麝月在《红楼梦》中起到的是转折的作用。
  4.请简要概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材料一中曹雪芹的“映射”艺术是如何体现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火塘里的火一旦暗淡了,木炭的脸就不是红的了,而是灰的了。
  我看见有两块木炭直立着身子,好像闷着一肚子的故事,等着我猜什么。
  按照我们的习俗,如果在早晨时看见这样的木炭,说明今天要有人来,要赶紧冲它弯一下腰,打个招呼,不然就是怠慢了客人;如果是晚上看见直立的木炭,就要把它打倒,因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