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教学重点: (1)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2)赏析李诗的艺术特色 。 <br>
  教学难点: 理解梦境与诗歌主旨的内在联系。 <br>
  教学过程: <br>
  一、导入(并明确文体)  <br>
  师: 我们在小学的时候曾学过李白的一首留别诗《赠汪伦》(全班齐背):“李白乘舟将欲 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 厚情谊。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李白的另一首立意迥然不同的留别诗。(板书课题、作 者) <br>
  “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br>
  二、诵读并分析课文 <br>
  (一 )诵读并分析①段  <br>
  师 :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 四字下标示双横线), 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br>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 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 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br>
  师 :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br>
  明确: 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 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板书:缘由) <br>
  (二)诵读并分析②段 <br>
  师: 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听老师诵读②段,并思考:或以 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br>
  (边分析边板书) <br>
  月夜——剡溪清幽 <br>
  白昼——山中壮美 <br>
  傍晚——洞外恐怖 <br>
  夜晚——洞中仙乐 <br>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