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 约21110字。

  高2023届5月模拟检测试题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二:
  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的境地(《蕙风词话》卷一)。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
  1. 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宋诗词成为我们首选阅读对象,其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
  B. 唐宋诗词体现的普通人价值观,多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
  C. 李、杜、苏、辛的作品是唐宋诗词中的典范,风格各异但都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
  D. 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传递给读者。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凡是能写出第一等真诗的诗人,他必然有第一等襟抱,也必然有第一等学识。
  B. 作者认为,陆机提出“诗缘情”否定了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古老纲领。
  C. 古典诗歌的典范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能提升读者的人格境界。
  D. 当代人阅读优秀古典诗歌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两则材料对此均有所论及。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想了解一位诗人的襟怀抱负,最佳途径就是阅读他的诗歌,因为读诗就是读人。
  B. 古代诗歌之所以具有现实价值,是因为它们表达了古今共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 读者须与古代诗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才能把诗读深读透。
  D. 唐宋诗词的内容与现代读者没有距离,在这一点上,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不一致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整合和理解分析能力。
  A项,“唐诗宋词……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属于无中生有,原文相关表述为“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B项,“多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中“多是”不当,原文中“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是举例证明“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价值观”,不存在范围、数量的判断。
  D项,“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传递给读者”说法错误,文中没有说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而写作,而是创作出的作品“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选项颠倒了二者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是指通过分析其环境而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行动,以实现特定目标而显示智能行为的系统。近来研究更趋向于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建立在现代算法基础上,以历史数据为支撑而形成的具有感知、推理、学习、决策等思维活动并能够按照一定目标完成相应行为的计算系统。目前众多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统已广泛应用,如搜索引擎通过处理海量数据,将原本混乱的互联网以人类可理解的、可感知的形式呈现出来;无人驾驶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而实现转向、加速和制动。这些为增强与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