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16300字。

  高二下学期五月联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3年 5月11日上午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理论素养是建立在掌握理论知识、汲取理论智慧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理论思维、展开理论分析,从而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理论创造、推进理论创新的诸种素质和修养。它以掌握理论知识、汲取理论智慧为前提,这就意味着理论素养不是生来就有的,不是天赋的,也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获得的,具有习得性。这一特征为广大领导干部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努力克服本领恐慌提供了可能性空间,从而打破了所谓少数精英的理论优越感。它以运用理论思维、展开理论分析为核心,这就表明具有理论素养的人不会拘泥于经验事实表层,而能运用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等方法,从有限中把握无限、从相对中认识绝对、从特殊中认识一般、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由此凸显了理论素养的超越性。这一特征是广大领导干部透视复杂社会问题、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的“普照光”,从而超越了“所见即所是”的朴素经验主义论调。它以进行理论创造、推进理论创新为追求,这就是说,理论的生命力不在于自我固化,而在于发展创新,真正具有深厚理论素养的人不会停留于既有的水平、层次,而是始终追求卓越、力求自我超越、不断自我革命,由此彰显其创新性。这一特征为广大领导干部提高理论素养指明了努力方向,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推进。理论素养绝不是头脑中的思辨和玄想,而是始终与现实问题息息相关。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理论素养直接表现为以理论洞察力来把握问题,以理论想象力来谋划问题,以理论创造力来解决问题。
  (摘编自孙海洋《什么是理论素养》)
  材料二:
  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而是相互区别、相互统一的。党坚持正确处理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源、培为政之本,不断炼就“金刚不坏之身”,积累了加强思想建设的宝贵经验。
  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是相互区别的。首先,理论素养侧重于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的问题,重点强调的是能在各种社会思潮纷繁交错的社会背景下,站稳马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学习和提高理论素养,就是运用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等方法,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超越“所见即所是”的朴素经验主义。
  B. 真正具有深厚理论素养的人,不会满足于掌握理论知识、汲取理论智慧,还要始终追求卓越、力求自我超越、不断自我革命。
  C. 培养理论思维要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提升理论素养。
  D.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才能不断破解难题,推动社会发展。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理论不是头脑中的思辨和玄想,是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深入实践就能创造理论。
  B. 历史经验证明,要做好党的思想建设,就必须正确处理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
  C.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实践指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中“思想就是力量”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
  A.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B.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C. 我们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歌德
  D. 深刻的思想就像铁钉,一旦钉在脑子里,什么东西也没法把它拔出来。——狄德罗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答:
  5. 理论素养是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获得的。如何提高当代中国青年的理论素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白发生黑丝(节选)
  冯至
  大历四年的冬天,寒流侵袭潭州,大雪下得家家灶冷,户户衣单。杜甫以船为家,停泊在湘江岸旁,已四个多月了。
  左右邻船,都是捕鱼人。相处熟了,大家无话不谈。谈来谈去,总要谈到渔税上来。天寒水浅,渔网常常冻得撒不开,可官家的渔税总是有增无减。听着渔夫们的抱怨,杜甫暗自思忖,十几年来,自己东奔西走,总看见农民身上背着一辈子交不清的赋税;想不到这里的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