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 约15200字。

  2023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时量: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是要带着地球一起跑?”面对外国人问出的问题,《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回答:“……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死也要死在那儿。”
  这与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主题不谋而合。在过去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人们极少迁移,因为所谓农耕,就是要靠土地吃饭。
  在现代说法中,“土气”是一个贬义词,但在费孝通看来,“土气”实际上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土气”,也就是接地气,它象征着人们与大地的亲密接触,充分熟悉,“土气”其实是辛劳、知足的代名词。也因此,大批的中国人逐渐变得守旧而崇古:老祖宗留下的都是财富,那么凡事照搬经验去做就行。因此在现在看来的“食古不化”,殊不知,是因为在以土为生的年代,“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久而久之,整个社会变得稳定而缺乏流动,很多人一辈子就只在一个小范围内活动。周边人抬头不见低头见,遇事总是能热心帮一把,人们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固而与外部隔绝的乡邻关系,慢慢地也就有了“万事不求人”的生活状态。
  带着地球流浪,是一种回馈,也是一种责任,感谢你当年的养育,如果可以,我也不会扔下你独自逃亡。不靠土吃饭、早已经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大概很难懂中国人的传统恋根情结。
  (摘编自《外国人看不懂〈流浪地球〉的背后,藏着深层的文化认同差异》)
  材料二:
  中国人讲的“家”是很有弹性的,小到一家三口大到无限远。比如平常我们都喜欢说“我们是自家人”。什么叫“自家人”呢?你再扩大点,比如“国家”,在英文里面“国家”是“State”,并没有一个“家”的意思在里面。其实,几乎各个地方的语言要表述“国家”的时候,他们的概念之中都不包括“家”,只有我们中国,或者受我们中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详细地解读了中国人对于“家”的理解,并可以对材料一中的家国情怀进行必要的补充。
  B.中国人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在《流浪地球》与《乡土中国》中其表现形式是完全一样的。
  C.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不断地发展中积淀的共同情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一种精神与情结。
  D.材料三认为家国情怀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因此它与别的哲学意识不同,突出特点是情理合一。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相对固定,人们主要靠土地吃饭,而这种不流动使中国社会呈现出了土气。
  B.中国传统社会中“公”“私”界限不太分明,是一种礼治,人们之间讲信用,是不需要契约的。
  C.费孝通运用比喻形象通俗地界定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认为差序格局下的“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
  D.带着地球去流浪,是中国人传统恋根情绪的体现,早已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是很难完全读懂的。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菜根谭》
  B.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增广贤文》
  C.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旷怡亭口占》
  D.靠种地谋生的人才知道泥土的可贵——《乡土中国》
  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5、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请结合材料三谈一谈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如何树立家国情怀。(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6-9题。
  疗马
  吕树国
  寒露日,午后。阴。
  马军头急红了眼,舍弟被关了禁闭。
  我去禁闭室看舍弟,他说,哥,算了,我们已经尽了力了,我们斗不过瘟疫的。
  我说,不为马,只为你。
  我又说,为我们的这一大家子,为我们的“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