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7990字。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历来有着保护文化遗产的优良传统,《诗经》将民间歌谣与正声雅乐、宗庙祭祀舞曲歌词汇集传世就是例证。历朝历代文人笔下对市井民生业态、百工技艺等的记载也有大量文献,而且对我们今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描述的物象情状和价值,亦有深刻揭示。像康有为在他的《广艺舟双楫》中讲“口头文学”的价值:“譬江汉游女之风诗,汉魏儿童之谣谚,自能蕴蓄古雅,有后世学士所不能为者。”清人徐沁在《明画录》里也说:“琴弈之有谱,而卒莫能发其间者何也?盖琴之妙,在于抚弦拳指之间,及鼓罢而音亡,了无可传矣。况求弈于推枰敛子之后,是何异于醒而说梦乎?”抚琴、弈棋无形的技艺及依托的文化意蕴,相比于可见的琴和棋子,更为重要。前人的认知,对我们今天的非遗保护仍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今天大家对它的概念已越来越清晰,但也仍常见一些人仅把物质的、可见的呈现形态当作非遗项目的全部。比如我们常看到的广告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酒”等此类的表述。这样的说法往往会使我们忽视了非遗的实质内涵。实际上,酒的酿造技艺及技艺的文化蕴涵才是非遗的核心。而这样的现象,也并非个例现象。因此,非遗保护要坚持科学保护的原则,今天仍然需要从它的基本概念、呈现形态、传承规律、保护原则与方式以及怎样认知非遗的价值、保护的意义等方面来正确认知非遗与非遗保护。
非遗与非遗传承人不可分离,非遗传承人保护是非遗保护的核心,尊重传承人的传承(包括继承、延续、再创造)主体地位,尊重传承人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是非遗保护也是理论研究最重要的命题之一。我们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讲它的共性价值,而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者的传承人、社区、群体基于该项目而产生的个体的情感记忆和精神依归,更是具有个性和独特性的。这种蕴含人类智慧和精神血脉的文化情感记忆,因其个体性而愈加鲜明和独特。它具有在某一时期、某一文化区域内人类价值观交流的独特意义。它体现的共性价值我们要珍视,它基于个体感受的独特价值更应尊重。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非遗保护中真正尊重非遗项目的持有者(传承人、社区、群体)在项目认定、传承和享有相应权益中的主体地位,包括他们对非遗保护和管理范畴的话语权。有了这样一个原则,非遗保护才可能健康、持续,我们的理论研究才可能比较符合实际。
非遗保护为文化创新提供宝贵资源,也是非遗保护的初心之一。文化产业要借助非遗资源大力发展,充分开发利用非遗资源是当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但非遗资源的产业利用,首先是要本真性地把非遗保护下来。不能以文化创意开发代替非遗保护,文化创意产业不属于非遗保护的范畴,不能以文化创意发展作为非遗传承的路径,非遗保护要防止文化创意化的倾向,要防止创意性的变异。否则,我们可能会以保护的名义加速失去我们本应珍视和保护的东西。同时,在现代社会的保护背景下,应通过各种方式宣传非遗,这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珍视和认知它,但传承本身是生活存在,不是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就表现在它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它的价值也表现在其日常存在和传承本身。
(摘编自王文章《非遗保护实践进程中理论思考的记录》)
材料二:
学术是具有使命的。对于非遗学,使命二字尤为重要。它不仅在学者身上,还在学术本身。这也是由遗产的本质决定的。遗产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也是我们留给后人的,我们既要好好享用它,还要把它完好地交给后人,中间不能损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量古文献记载了市井民生业态、百工技艺,全面揭示了我们今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描述的物象情状和价值。
B.今天的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已越来越清晰,大家已经明白非遗的核心是那些物质的、可见的呈现形态。
C.我们要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性价值,更要重视其基于个体感受的独特价值,唯有如此,非遗保护才能健康发展。
D.民俗学侧重记录民众生活和建构民间文化;非遗学力求呵护、传承活态的非遗文化,探寻和呈现一个民族的民族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运用引用论证,引用康有为、徐沁的言论;材料二运用对比论证,将非遗学与民俗学进行对比。
B.科学保护非遗,要研究非遗的基本概念、呈现形态、传承规律等,从而正确认知非遗与非遗保护。
C.对非遗学的认知、发现、探索等都不能离开田野,只有问道于田野,非遗学的一些问题才能找到答案。
D.非遗学认为非遗是动态的,在时代转型中充满不确定性,应将非遗固化,探索其未来发展的道路。
3.下列选项中,最不能体现材料一中的“科学保护”非遗的一项是( )
A.结合了高科技手段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展现了人们对盛唐时唐宫乐伎生活的历史想象。
B.忻州古琴依托非遗传承人杜威创建承弦堂古琴工作室,整理出版了《古琴漆艺》《古琴制作技艺》等书籍。
C.河南非遗项目黄河澄泥砚的第六代继承人张慧做了100多场公益培训,培训100多名聋哑大学生制作砚台。
D.中国彩瓷鼻祖长治八义通过非遗挖掘、校企合作、研学服务、文化旅游等举措,打造出非遗文化示范园。
4.非遗学的学术使命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5.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科普活动,邀请你围绕“非遗保护与当代文化”的主题做一个简短发言,请你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拟定发言提纲的要点(列出三点即可)。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创业史(节选)
柳青
头上包着头巾的梁生宝,用一个升子,把稻种从麻袋里,舀到他互助组的人们带来的器具里头。头上戴着黑制帽、庄稼人棉袄上结着军用宽皮带的冯有万,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那里,用一杆钩子秤,确定各人的器具和稻种的分量。这个民兵队长的神气,很明显地给蛤蟆滩的庄稼人这样一种印象:他以本互助组的事情,吸引来这样多庄稼人参观为骄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