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060字。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汶(wèn)水 济(jǐ)水 徂(cú)徕
B.绛(jiàng)皓 石罅(xià) 膝(qī)齐
C.若偻(lǚ) 少圜(yuán) 摴蒱(chū pú)
D.须臾(yú) 山巅(diān) 姚鼐(nài)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 正襟危坐 危:焦急
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 白露横江 横:笼罩
C.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乘
D.崖限当道者 当:横在 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思,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凌万顷之茫然②哀吾生之须臾③而不知其所止④方其破荆州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C.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D.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5.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郭,古时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C.晦,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即桐城派。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文章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的雄奇景象。
B.文章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泰山日出变化迅速的画面。
C.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时“半山居雾若带然”和在日观亭时“自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
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登泰山记》,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