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850字。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 同步练习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赤壁
  朱增泉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
  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结合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1.第 1 自然段中, 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 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2.第 5 自然段:“唯有东坡在, 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 
  3.第 7 自然段中,作者说:“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 错之间。”“一连串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
  4.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仗, 请简要说明苏东坡取胜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②?戏马台③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②华颠:华发。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