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1990字。
高三级语文科第三次模拟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中华文化经典中,传统儒家“四书”之中的《中庸》不仅是传统儒家文化的修养论、功夫论,更是传统儒家思想体系中重要的辩证法和方法论,彰显了传统儒家的入世情怀和处世哲学。就实质而言,《中庸》是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哲人面对当时“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所做出的哲学思辨与思维总结。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庸》一直以来以其内蕴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智慧浸润着中国人的心灵,指导着人们在现实的可能与不可能之间进行抉择。
“中庸”吸纳了天地自然对立调和、互动互补的原则,并以之调和人类自身与天地、与万物的关系,达到中和的境地,使天地万物与人如常地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庸之道又是人间之道,可以用来调节伦常关系、社群关系。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发展,也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不断与时俱进的。毛泽东常常把孔子及其学说从道德和哲学层面分开进行分析。他指出:“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我们共产党看孔夫子,他当然是有地位的,因为我们是历史主义者”。毛泽东认为中庸观念本身不是“发展的思想”,体现了保守性;但是从哲学上说,它“是从量上去找出与确定质而反对左右倾则是无疑的”,“‘过犹不及’是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是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孔子的中庸观念没有这种发展的思想,以排斥异端树立己说的意思为多,然而是从量上找出与确定质而反对左右倾则是无疑的。
毛泽东采用正反两方面的辩证思维及运用两条路线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诠释“中庸”,肯定“中庸思想”的积极因素,拓宽与丰富了“中庸”思想的含义。邓小平在对传统中庸观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了“过犹不及”的中庸方法,光大了矛盾对立统一的内涵。他认为在事物对立的两极间,在同一空间和时间的条件下,存在着广阔的处于差异状态的中间带、中介项。他充分认识到了这些中间带、中介项在事物稳定状态中的重要作用,反对盲目地超越中间带而走向极端,使传统“过犹不及”的方法论在现代的改革开放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从蕴含中华几千年深厚底蕴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又把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了发展与创新。他不仅将“中庸思想”作为人的道德修养、官德建设以及社会道德建设的途径,而且对传统的中庸思想有了新的继承和发展。比如,中庸之道的本质在于以全局的视野和全面的方法看待世间万物,在“何为中”的问题上,“中庸思想”的回答是“全为中”,而习近平总书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理念与之高度契合;再比如,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原则。这些都是《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等思想在应对自然风险和进行社会治理中的新的运用和发展,实现了“有守”和“有为”的结合,体现了主观与客观、风险和机遇、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为我们更好决策、更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思维方式和领导方法。
(摘编自王乐《当〈中庸〉遇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材料二:
姜广辉《新经学讲演录》从中华元典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十部经书进行全新研究,是传统经学研究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对经学的研究体现了重经学主旨大义阐发而略烦琐训诂考证的经学研究思路。该著作克服传统经学作为“专门之学”和“学究之学”所产生的弊端:一方面,因为是课堂讲课的实录,所以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庸》不仅是传统儒家思想体系中重要的辩证法和方法论,而且彰显了传统儒家的入世情怀和处世哲学,因而成为儒家传统文化的精髓。
B.孔子的中庸从哲学上说是从量上找出与确定质而反对左右倾则是无疑的,这个观念体现了全局视野,在当代仍有学习借鉴意义。
C.中庸认为“全”就是“中”,而“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理念与之高度契合,是以全局的视野和全面的方法看待世间万物。
D.姜广辉摒弃了传统经学研究烦琐训诂考证的经学研究思路,开创了一条重经学主旨大义阐发的新路子,推动传统经学研究的现代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文化经典是我们宝贵的思想财富,但是精华和糟粕并存,继承时要实行“拿来主义”。
B.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领导核心重视对儒家“中庸”思想的研究、继承、运用和发展。
C.如果不以全新的理论视域对中华元典进行论释,当代文化建设就难有“开新”功效。
D.材料一侧重论述中庸思想在现当代的继承和发展,材料二侧重经学研究的当代创新。
3.下列选项,属于“中华元典助推当代核心文化价值观建构”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所倡导的“礼”,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
B.杨之光认为《墨子》“节用”思想在当下仍有积极意义,主张挖掘和发扬其精神,来反对奢侈浪费,倡导勤俭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
C.文天祥吸取《孟子》“浩然之气”说的思想,创作了《正气歌》,表达了自己忠君爱国的思想,体现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千古流芳。
D.鲁迅对《庄子》有自己独到的研究和精辟的见解,他评价《庄子》一书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4.如何辩证认识儒家中庸所谓“过犹不及”?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4分)
5.兴华中学高三学生选修了《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程,拟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借鉴姜广辉《新经学讲演录》的思路研究文化经典,在研究对象的选择及研究方法的采取上你有何建议?(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我的母亲
老舍
①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②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