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570字。
14-1 促织课时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型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宫中尚促织之戏 尚:崇尚,爱好
B.操童子业,久不售 售:文中指出售
C.昂其直,居为奇货 昂:观察
D.径造庐访成 造:建造
2.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C.日将暮,取儿藁葬 D.成以其小,劣之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顾念畜劣物终无所用(但) 靡计不施,迄无济(最终)
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笼子) 虽连城拱璧不啻也(比不上)
C.欲居之以为利,高其直(认为……高) 成妻具资诣问(到)
D.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少年固强之(本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科举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然而,在现代中国人对传统事物的看法,误解最深的制度大概也是科举。我们不应忽略科举制的历史性,试想在传统社会,能构想出其他更好的选才制度来吗?古代的中国统治者和许多文化巨人并不是没有看到科举制的局限和弊端,也不都是 之辈。但经过反复比较,最后还是选择了科举制,这实际上是一种 。古代一些学者对科举制的批判主要是对应试现象、对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批判,如朱熹批评只重举业而忽略真实学问的现象,顾炎武严厉批判八股文, (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两位文人久困科场, 之后转而撰写的抨击和讽刺科举的文学作品。其中的《范进中举》等篇章长久以来作为中学教材,主导着对科举制的看法。但是,你找得到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辛弃疾到文天祥、纪晓岚、林则徐等成千上万进士 的人才对科举制的否定评价吗?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懦弱无能 从善如流 屡试屡败 出身
B.因循守旧 择善而从 屡试屡败 出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