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520字。
第三单元 第9课 鱼我所欲也
一、学习目标
◎熟读并背诵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二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论点。难点
◎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学习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
二、课文预习资料速查
【一】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
【三】背景资料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又有所发展。他生活在诸侯互相攻伐的时代,目睹了人民涂炭的社会现实,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在此基础上,他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主张。他的哲学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但他同时还特别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作用,要求人们反躬自省,“养浩然之气”,做到“舍生取义”。本文就突出地表现了他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思想。
【三】文体知识
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阐述自家学说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它的基本发展趋向是从简约到繁复,从零散到严整,越是后期的著作,篇幅越宏大,结构越严密。在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学派有儒、法、道、墨四家,代表作有《论语》《孟子》《荀子》《韩非子》《老子》《庄子》《墨子》等。
【四】常考文言知识速查重点字
所恶(wù) 一箪(dān)食 一豆羹(gēng)
乡(xiàng)为身死?读音易错,注意声调。
蹴(cù)尔 得我与(yú) 有所不辟(bì)
【五】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
【六】一词多义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动词,做)
为 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
而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示转折,却)
呼尔而与之(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不译)
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表示比较,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于)
【七】古今异义
1. 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今义:豆子)
2.是亦不可以已乎(古义:指示代词,这种做法/停止;今义:判断动词/已经)
3.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指钟点、时间)
4.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5.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义:能够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八】词类活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