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510字。

  2023福建厦门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检模拟考 语文试题及答案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0分)
  中国文坛名家辈出, 佳作如林, 让我们漫步文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
  吟“春蚕到死丝方尽,①          ”想象《无题》中迷离朦胧的思恋;咏“②      ,③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领略《醉翁亭记》中醉人的四季美景;品“④               ,⑤              ”,触摸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赏“ ⑥              , ⑦           ”感受李白在《行路难》中借典故抒发的豪情壮志;诵“⑧                     ,不独子其子”感受《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会的美好理想;读“⑨             ,⑩                 ”,感受白居易《卖炭翁》中老人充满矛盾的心理状态。
  2、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9分)
  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政通人和的太平年代,写作已然成为了他的生活方式。伟大的抗日战争为诗歌创作开pì 甲 (A.避 B.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他所创作的长诗《向太阳》和《火把》,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 乙 (A.焕发 B.奂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激越、奔放的笔触诅( A )咒黑暗,ōu( B )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    ),思想更为(    ),情感更为(     ),艺术更为(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行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1)为文中【甲】【乙】两空选择合适的词语。(2分)
  甲:                  乙:           
  (2)为文中A.B.两处注音或根据注音写上正确的汉字。(2分)
  A:                   B:            
  (3)依次在画线句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下列哪一项最恰当?( )(3分)
  A.深沉   浑厚   广泛   圆熟
  B.广泛   浑厚   深沉   圆熟
  C.深沉   圆熟   广泛   浑厚
  D.广泛   圆熟   深沉   浑厚
  (4)文中加色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2分)
  3、阅读名著《水浒传》,回答下列问题。(6分)
  (1)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3分)
  知县就厅上赐了几杯酒,将出上户凑的赏赐钱一千贯,赏赐与他……禀道:“小人托赖相公的福荫,偶然侥幸,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赏赐……何不就把这一千贯给散与众人去用?”知县道:“既是如此,任从壮士。”……就把这赏钱在厅上散与众人猎户。知县见他忠厚仁德,有心要抬举他。
  ——节选自《水浒传》第23回
  文中的“他”是谁?他因为什么事受到赏赐?接下来知县授予他什么官职?
  (2)《红楼梦》中有曲云:“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体现了中国古人盛极必衰、急流勇退的朴素观念。同样的价值观在《水浒传》中也有所体现。请结合《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结局,由“看破的”与“痴迷的”各举一例说说你对此的理解。(3分)
  二、阅读(6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7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风怒号”三个字,运用比喻形象描写了狂风大作的场景,借景物抒发了诗人的万分焦急。
  B.群童如果不是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抢走并不值钱的茅草,这为结尾的抒情做了铺垫。
  C.诗歌第三段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D.作者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他人的类似处境,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结尾的抒情。
  5、这首诗与杜甫《石壕吏》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相同点?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什么不同?(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①,尝以周师②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③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④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⑤于百年之深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