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4370字。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 8 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 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在唐人心目中,江南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区。作为独特的文化区域,“江南”是“佳丽地”,是“好山水”,江南的山水、特有的物产植被以及经济地位是形成其特有文化品格的重要因素,也是唐人心目中这个文化区域所独有的元素。美学研究者刘士林先生认为“诗情”与“审美”是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而笔者认为,“文化江南”应当由山、水、诗、书四个维度构成。这里的“诗”是指广义的文学,“书”则是指书以及与之有关的撰写、制作、流通、存藏等技术,产业与运作制 度。因此,可以说,“文化江南”的形成过程,就是江南山水不断对象化、审美化、人文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诗”与“书”是山水审美化、人文化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作为审美对象与自然禀赋的山水,也为江南文学的发展与书籍产业的勃兴提供了滋养与资源。山水与诗书互相形塑,造就了风格独特的“文化江南”。作为客体的自然山水与作为主体创造物的文学、书籍互相成就,互相促进,而作为主体的诗人的实践活动即是这种互相交融的原动力。“文化江南”的形成过程是作为主体的诗人发现并创造江南的山、水、诗、书的过程,也是江南山、水、诗、书滋养、形塑“人”的过程。
晋室南渡之后,陶渊明在九江发现了田园山水,谢灵运、孙绰则在浙东发现了山水的价值。诗人将山水客体化为认识的对象,发现了山水的价值,而山水融入了主体,成为诗人生命的一部分。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信州所写“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则更是将山水主体化,让人处于客体的位置,人成了山水的对象。
对于江南山水与诗(文学)的关系,刘勰《文心雕龙》提出文学“得江山之助”的命题。中古以降的诗人文士对此多有阐发,认为江南山水不仅提供了文学创作的素材,也形成了文人独有的风格特征。浙江省近年也提出“以诗(诗词曲赋)串文”“以路(水系古道)串带”,分别绘就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正是走在历史的延长线上。
(摘编自冯国栋《江南的山水与诗书》)
材料二:
山水体现了道的特性,由山水可观天道。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能滋养万物,不会因为相争和冲突而破坏自然的和谐有序。水处于卑微的位置,却彰显了上善、至德和圣人的无为而治,水之“道”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代人将江南视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区,是因为江南的山水、特有的物产植被以及经济地位使江南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品格。
B.“文化江南”的形成,得益于江南山水与江南诗书互相形塑,前者为后者提供滋养与资源,后者不断推动前者审美化、人文化。
C.山水具有形质之美,两者可以形成一种互补,将永恒不变的义理与变动不居的事理融为一体,能够直接而鲜明地呈现“道”。
D. 不同于西方文明的组合逻辑,中国山水文明的最大特色是两极“配对”,以此彰显道的本性,让人从直观的山水中悟得“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刘士林先生认为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是“诗情”与“审美”,而材料一作者则认为文化江南的本质特征是山、水、诗、书。
B.材料一列举陶渊明、谢灵运、孙绰、辛弃疾的例子,有力地说明了在“文化江南”的形成过程中,江南山水与诗人是互相形塑的。
C.水虽处卑微却能滋养万物,不会因为相争和冲突而破坏自然的和谐有序,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可见,水中有天道。
D.材料二列举并分析了《诗经》中《泮水》 《南山有台》等三首诗,说明中国山水文明自古就有山水比德、山水兴德的特质。
3.下列诗句或词句,最能体现“文化江南”特有维度的一项是( )(3分)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唐•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B.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宋•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C.万卷图书千户贵,十洲烟景四时和。花心露洗猩猩血,水面风披瑟瑟罗。(唐•殷文圭《题吴中陆龟蒙山斋》)
D.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明•杨慎《临江仙》)
4.两则材料同以山水为论述对象,但论述目的并不相同,试简要说明。(4分)
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请以上述两则材料为依据,分析说明这一理念的内涵。(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冬酿
苏沧桑
这是山里村的时间,戊戌年冬至凌晨五点。
东海上的玉环岛,和往日一样,太阳如约翻过黑夜的墙,跃上墙头般的海平面。
日出之前,一个精灵悄然潜入了山里村的每一个缝隙。它比光潜得更深,走得更远,光无法渗透的每个皱褶,它逐一渗透。村庄被岁月啃噬的每道伤疤,它逐一抵达。
一个灰扑扑的酿酒坊窝在庙样塘山坳一棵巨大的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