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320字。

  文言文阅读
  2023届四川省名校联高三高考仿真检测(一)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传》曰“君子大居正”,又曰“王者大一统”。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统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由不正与不一,然后正统之论作。尧、舜之相传,三代之相代或以至公或以大义皆得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是以君子不论也,其帝王之理得而始终之分明故也。及后世之乱,僭伪兴而盗窃作,由是有居其正而不能合天下于一者,周平王之有吴、徐是也;有合天下于一而不得居其正者,前世谓秦为闰是也。由是正统之论兴焉。
  自汉而下,至于西晋,又推而下之,为宋、齐、梁、陈。自唐而上,至于后魏,又推而上之,则为夷狄。其帝王之理舛而始终之际不明,由是学者疑焉,而是非又多不公。自周之亡迄于显德,实千有二百一十六年之间,或理或乱,或取或传,或分或合,其理不能一概。大抵其可疑之际有三:周、秦之际也,东晋、后魏之际也,五代之际也。秦亲得周而一天下,其迹无异禹、汤,而论者黜之,其可疑者一也。以东晋承西晋则无终,以隋承后魏则无始,其可疑者二也。五代之所以得国者虽异,然同归于贼乱也,而前世议者独以梁为伪,其可疑者三也。夫论者何?为疑者设也。尧、舜、三代之始终,较然著乎万世而不疑,固不待论而明也。后世之有天下者,帝王之理或舛而始终之际不明,则不可以不疑。故曰由不正与不一,然后正统之论作也。
  (节选自欧阳修《正统论》)
  材料二:
  不幸有天子之实,而无其位;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德。是二人者立于天下,天下何正何一,而正统之论决矣。正统之为言,犹曰有天下云尔。人之得此名,而又有此实也,夫何议?
  天下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圣人于此不得已焉,而不以实伤名。而名卒不能伤实,故名轻而实重。不以实伤名,故天下不争;名轻而实重,故天下趋于实。
  节选自苏轼《正统论》)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下列选项中所加三处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三A代B之C相D代E或F以G至H公I或J以K大L义M皆N得O天P下Q之R正
  A. D  H  L B. D  I  M C. E  H  L D. E  I  M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得,具备的意思,和《荀子•劝学》中“而神明自得”的“得”意思相同。
  B. 夷狄,中国古代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夷狄”常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C. 虽,虽然 意思,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中的“虽”意思不同。
  D. 卒,最终 意思,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卒获有所闻”的“卒”字意思不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阳修分别对“正”和“统”进行了解说,认为匡正天下那些不正当的是“正”,统一天下还没有统一的是“统”。
  B. 欧阳修认为,从周朝灭亡到显德年间的多个政权是否符合正统,不可一概而论,大抵存有三处疑问。
  C. 欧阳修认为,秦朝直接传承周的政权,统一天下,其行为和大禹、商汤没有区别,评论的人不应该贬黜它。
  D. 欧阳修认为,正统之争兴起,是因为学者对篡权夺位等不正当的和有正当性却不能统一天下的情况产生疑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合天下于一而不得居其正者,前世谓秦为闰是也。
  (2)天下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圣人于此不得已焉,而不以实伤名。
  2023届四川省名校联考高三高考仿真检测(二)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成帝建始四年夏四月,河决东郡金堤。先是,清河都尉冯逡奏言:“郡承河下流,顷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今屯氏河塞,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