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中国精神,让世界了解中国.docx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浸润人文,匡正人心.docx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入世以有担当,出世可得从容.docx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主题:中国精神,让世界了解中国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对真理的坚守深入骨髓,代代相传,几乎成为潜意识。鲁迅先生向来语言冷峻,但他曾动情地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屈原如此,谭嗣同如此,方志敏也如此,耄耋之年深入“毒穴”的钟南山如此,那些逆行的医生护士亦如此……中国人的脊梁,中国人的浩然正气,中国人的为民情怀,就是中国精神。
在即将举行的中学生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你将代表复兴中学介绍“中国精神”,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此题在中国青年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的基础上继续收紧限制,让考生以复兴中学代表的身份在中学生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向世界各国的中学生介绍“中国精神”,这是带有特定情境和特定任务的材料作文。命题者意在引导考生关注中国精神,传承中国精神。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注意材料的核心概念,考生要注意材料厘定的“中国精神”的内涵。材料首先论述“中国精神”是一种坚守,代代相传,并内化于心,潜意识下人人都在恪守;然后援引鲁迅的话佐证,再列举从古到今具有“中国精神”的具体人物,最后总结其身上所体现的“中国精神”。考生结合材料延伸写作,即可完成写作任务。
【立意参考】
1.中国精神,烛照未来。
2.中国精神,民族之魂。
3.国之脊梁,为国为民。
4.中国精神,浩气永存。
5.我所理解的中国精神。
【佳作赏析】
中国精神,让世界了解中国
各位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很高兴能与各位相识,虽然我们来自不同国家,但“人类命运共同体”俨然让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解彼此。今天我很荣幸代表我的学校——复兴中学,向各位
……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主题:浸润人文,匡正人心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杨振宁从小聪颖过人,初中时就表现出了超常的数学天赋。12岁时,他就提出要学解析几何和微积分,但他的父亲并没有教他,而是请人教他学习《孟子》。对于父亲不教他微积分而教《孟子》的良苦用心,杨振宁晚年颇为赞叹,认为人文学科对他整个思路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能够让他欣赏数学,而不是像其他同事一样对数学采取功利主义的态度。
材料二:2013年,复旦大学医学系研究生林森洁,因为琐事,投毒杀害室友。被判死刑后,他在遗书中写道:“请将我写予你们的书信给我的兄弟姐妹们看看,告诚他们要多读书,开卷有益……”在看守所里,他看了不少人文类的书,比如《复活》《心理控制术》,目的是想通过阅读“让灵魂找到比短暂的生命更长久的东西来寄托”。
对上述材料,你有哪些思考和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作文题目由两则材料组成。审准这道题,关键是找到两则材料的共同信息。
第一则材料有个关键词“人文学科”,第二则材料则出现了“人文类的书”,由此可知,两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是“人文(人文精神)”,总结起来一句话:人文精神影响着人的健康成长。
两则材料一正一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是正面教材,良好的人文精神的教益,助力他的科学研究;复旦投毒案案犯林森浩是反面教材,他
……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主题:入世以有担当,出世可得从容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入世、出世、遁世”是人生的三种姿态。“入世”是积极进取、当仁不让,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世”是与自己所处的时代、社会保持一种心灵的距离,这种距离可以让自己回身审视,从而生活得淡泊超脱、从容自在;但如果不能把握好“出世”的“度”,就会陷入“遁世”的境地,从而心灰意冷、消极逃避。人生奋斗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千世界,就显得至关重要。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多元关系的材料作文题。
近些年,生活压力大,工作压力大,学业压力大,在种种压力之下,很多人出现了避世消极的想法。类似于“只要我们没有梦想,生活就会变得幸福”,“只要肯躺平,就没有谁能压迫我”,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很多人面对难以消解的压力,被迫采用的一种“与自我和解”的方式,虽然实际上很多人只是口头说说,以此缓解精神上的紧张,并不能真的“遁世”。
而从出题人角度来说,想给青年学子的建议,自然还是希望青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