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山行百折路重重,登顶四顾锦色浓.docx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浸润于环境,自立成芳华.docx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英雄的悲剧,时代的挽歌.docx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主题:英雄的悲剧,时代的挽歌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对我们来说,阅读经典能够吸取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底层逻辑,能够在反复阅读中建构我们的精神世界,还能够让我们具有脱离对以往的依赖破局而出的能力,而这些才是一流的智慧。高中语文课本中就有大量的经典著作。
  例如:
  曹禺《雷雨》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苏轼《定风波》 李清照《声声慢》
  班固《苏武传》 帕斯卡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请从下列写作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请你从上述六篇文章中任选一篇,联系自身实际与社会现实,为你将要参加的学校读书会写一篇发言稿,谈谈重读这篇文章带给你的思考与体会。
  请你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根源在个体而非社会/哈姆莱特的悲剧根源在社会而非个体”为辩题,任选一方,写一篇辩论陈词。
  请以“经典阅读之美”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佳作赏析】
  英雄的悲剧,时代的挽歌
  对方辩友、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里,我申明我方观点:哈姆莱特的悲剧根源在社会而非个人。
  《哈姆莱特》之所以成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不仅仅在于作品最后的悲惨结局,还在于作品带给人们的沉重反思,对哈姆莱特命运的反思,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整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悲剧根源,不应归咎于个体,而应归因于时代。英雄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挽歌。
  ……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主题:浸润于环境,自立成芳华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晋代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说“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荀子也有类似的思想,《论语》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荀子在《劝学》里说“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古人告诉我们,环境对个人成长很重要,但个人同样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养、才能等影响他人,改变环境。
  作为担当中国复兴大任的有为青年,你对此是如何认知与理解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
  浸润于环境,自立成芳华
  晋代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作为担当中国复兴大任的新青年,应当既是近朱者,又是“朱者”。由此方知,吾辈青年应浸润于环境,自立成芳华。
  岁月泼墨,缀下繁花。环境,促个人成长。
  《论语》云:“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主题:山行百折路重重,登顶四顾锦色浓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
  也有人认为,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了路。
  还有人认为,世界上有路还是没有路,只有自己去走了,才能知道。
  其实,一个人、一个国家或者整个人类都面临“路在哪里”的问题。以上三种观点,你对哪种最有感触,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作文题以材料和写作要求两部分构成。作文材料选取了三条“引语”提出写作任务,所给材料核心词语为“路”,路作为名词有两个义项,一是“道,往来通行的地方”,二是“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题意明确了写作的立足点(路),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道路、方案、理念、办法等)。作文是想通过写作要求的“路在哪里”撬动材料,如选择第一种观点的,可以是“路在哪里?路在人多的地方”;选择第二种观点的,可以是“路在哪里?路在人不多的地方”;选择第三种观点的,可以是“路在哪里?路在人的脚下”。
  作文材料有三种观点,特别是第一个观点为人所熟悉,因为和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