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070字。

  6.1《老子》四章  练习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见者不明明:明察 B.物或恶之    恶:凶恶
  C.其未兆易谋谋:解决 D.复众人之所过    复:弥补、补救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曰余食赘行 B.其脆易泮 C.生于毫末 D.起于累土
  二、名著阅读
  3.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学习,请你总结一下老子和庄子思想的相同之处。
  4.下列思想主张的提出与老子无关的是(   )
  A.无为 B.仁政 C.道 D.性善论 E.性恶论
  5.阅读下面的《老子》语录,说一说这些语录传达了哪些做事的道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郑、虞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②
  材料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①庄蹻(qiá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②《韩非子•喻老》出自《韩非子》,韩非子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解释了《老子》,使《老子》抽象的哲学思想有了具体可感的呈现,在中国哲学史和训诂学史上起着发凡起例的作用。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须加标点的标号写在答题卡上。
  爱A其B璧C而D假E之F道G晋H已I取J虢K还L反M灭N虞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则材料中加点的“伐”字意思相同,都翻译为“讨伐”。
  B.“蚤”与《鸿门宴》中“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意思相同。
  C.过与《项脊轩志》中“大母过余曰”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