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480字。
3《 鸿门宴》练习
一、选择类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军霸上 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拔剑撞而破之 ④吾得兄事之
⑤秋毫不敢有所近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沛公旦日从余骑来见项王 ⑨头发上指 ⑩常以身翼蔽沛公
A.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⑩ B.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⑩
C.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⑩ 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⑩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日:‘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日:“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二)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的是( )
A.项王军壁垓下/籍吏民,封府库
B.梁以此奇籍/阙秦以利晋
C.五年卒亡其国/若不阙秦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秋毫不敢有所近
3.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B.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C.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D.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日/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4.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敬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这句话中“婚姻”与现代汉语的“婚姻”含义有所不同,这里是指结为儿女亲家。
C.力能扛鼎,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这里指笔力雄健。
D.苗裔,苗,本有“初生的植物、禾谷之实”的意思,后来从禾谷之实转义引申为“子孙后代”;裔,就是“后代”之意。所谓“苗裔”其实就是子孙后人对自己的谦称。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他热情款待项伯,并且低声下气拉拢项伯,约为婚姻,使得局势出现转机。
B.项梁才能过人,德高望重。他因避杀人罪逃到吴县,吴县的贤士大夫们都很佩服敬重他们,每次遇到大的徭役或者丧事,总是请项梁主办。
C.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并予以采纳。
D.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豪迈的悲剧英雄。司马迁认为项羽有封地作为根据,切割土地,分封王侯,天下政令都由项羽一个人发布,失败的原因是自己太没有政治谋略。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