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40字。
2023年上海中考模拟测试卷(一)
一、古诗文
(一)
1. 默写。
(1)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2)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3)______,如闻泣幽咽。(杜甫《石壕吏》)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李商隐《无题》)
(5)老师将《曹刿论战》一文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写成书法作品张贴在教室里,激励初三学子要鼓起劲头,不可松懈。
(二)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针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 【甲】诗作者是___(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____(人名),【乙】文选自“四书”之一的《______》,编者之一孟子是____家代表人物之一。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 【甲】诗中的“一经”特指包括【乙】文在内_____;【甲】诗中作者的“_____”的就是【乙】文中作者希望每个人都能坚守“_______”。
5. 下列对【甲【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作者飘忽不定的行踪。
B. “呼尔而与”“蹴尔而与”写施与者很讲究礼仪。
C. 【甲【乙】都追忆了作者自身难忘的人生经历。
D. 【甲【乙】都表明了内心的追求比生命还重要。
(三)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仇香劝陈元
仇香者,陈留人也。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
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年四十,为蒲亭长( )
(2)吾近日过元舍( )
7.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奂)于是把一个月的俸禄薪资给仇香,让他去太学学习。
B. (土奂)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C. (王奂)于是把一个月俸禄薪资给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D. (王奂)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去太学学习。
8. 文中仇香从两方面劝说陈元母亲:(1)肯定陈元在生活上做到了“庐落整顿”“_____”,(2)强调陈母辛苦,不能因为一时生气而“_____”,这些体现了仇香_____、_____的品行。
二、现代文(35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让灯光“活”起来
①当夜幕降临,墨色弥漫,我们打开房间里的灯,点亮我们的城市时,你是否想过怎样才能有效地限制光污染,并避免能源浪费呢?目前,在城镇中普遍的做法是使用耗能低的LED灯和可以根据时间及人流调整光照程度的智能灯。不过科学家们却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直接用发光生物为城市提供夜间照明,代替电能点亮夜空。
②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想法不切实际,殊不知人类早就有了生物照明的实践。“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很早以前就开始使用一种能发光的、名叫“叩甲”的昆虫照明。”创业公司 Glowee的创始人、法国生物发光领域先驱之一桑德拉??雷如是说。生活在15、16世纪的西班牙历史学家冈萨洛??费尔南德斯??奥维耶多也曾在著作中提及这些昆虫,据他记载,当地人把那些虫子装进笼子里用于室内照明。
③那么,为何时隔六个世纪人类才重新想到生物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