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22170字。

  2022-2023学年山东省九校联盟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诗,古人音容笑貌知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的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二
  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的境地(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凡是能写出第一等真诗的诗人,他必然有第一等襟抱,也必然有第一等学识。
  B.作者认为,陆机提出“诗缘情”否定了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古老纲领。
  C.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能提升读者的人格境界。
  D.当代人阅读优秀古典诗歌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两则材料对此均有所论及。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要想了解一位诗人的襟怀抱负,最佳途径就是阅读他的诗歌,因为读诗就是读人。
  B.古代诗歌之所以具有现实价值,是因为它们表达了古今共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读者须与古代诗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才能把诗读深读透。
  D.唐宋诗词的内容与现代读者没有距离,在这一点上,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不一致的。
  3.  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虽然《诗经》《楚辞》等也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但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看唐宋诗词应成为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B.唐诗宋词中表达的基本内容体现了普通人的基本情感,人生观和价值观,故其内容与现代人没有距离。
  C.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的作品是唐宋诗词中的典范作品,虽风格各异但都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
  D.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传递给读者。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
  5.  下面这段对王国维读词的评析材料,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结合材料二第一段的内容对此简要说明。
  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还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出发①
  老舍
  不要说高粱与玉米,就是成熟最迟的荞麦,也收割完了。平原变得更平了,除了灰暗的村庄,与小小的树林,地上似乎只剩下些衰草与喜欢随风飞动的黄土。近处的河流与铁道,和远处的山峰,都极明显的展列着,仿佛很得意地指示出这一带的地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