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个部分。约13330字。
创新作文案例之一:打造简洁靓丽的“凤头”
课型:技法例谈课
一.导语: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时,该书的开头竟让他前后修改了十二次之多。即使伟大如托翁者也会为开头煞费苦心,可见给文章一个好的开头是多么不容易。
我们先辈同样重视文章的开头,元人乔梦符就曾提出“凤头,猪肚,豹尾”的文章标准。“凤头”,意谓文章开头应如凤凰的头一样。而凤凰,这种传说中的神鸟,它的头有什么特点呢?一曰小巧,那么文章开头应简洁小巧,不应冗长臃肿;二曰美丽,凤头上有凤冠,仪态万方,凤头一露,则百鸟来朝。那么,文章的开头要尽量写得美一些。美不见得指词藻的华美,而更多的是指能吸引人,有魅力;三曰灵动,凤头是灵动的,是能带动凤身、凤尾的。所以,文章开头要便于开启下文,契领全文。不要把开头写得僵硬、孤耸,与下文衔接勉强,甚至脱节。怎样写出小巧、美丽、灵动的“凤头”,使阅卷老师一见而惊,不忍弃去呢?
二.常见误区举隅:
1.啰嗦:
开头“迂回曲折”,弯来绕去,啰啰嗦嗦是不少中考作文的通病。一篇五六百字的中考作文,有的学生开头就用了二三百字,这样的开头无论多么精彩,都是很失败的。还有写议论文的材料引述,如拉拉杂杂,定然是吃亏不讨好。因此,一定要把开头写得精炼些。
2.空泛:
空洞无物,语言杂质多,水分多是不少中考习作开篇的典型问题。如写“友谊”,围绕着“友谊”进行“题解”,用“友谊是……”之类的句子铺展出一大堆空话、废话,看不到一点实质性的内容,这样的开头应该坚决摒弃。记叙文应迅速抓住主体内容,议论文应迅速接融中心论题,说明文应迅速抓住说明中心,这样的开头就会具体多了。
3.平淡:
不少中考作文的开头,陈旧老套,平淡呆板,如回忆性的文章多是用“这件事过去好
创新作文案例之二:描摹以形传神的肖像
描摹以形传神的肖像
同学们大多知道,肖像描写就是要抓住最能表现“这一个”人的身份、经历、素养等特征,通过服饰、体态、容貌、表情和风度等外在特征的描绘,以形传神,让笔下的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可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自己在描绘细心观察的肖像特征时却总感觉刻画呆板,无法活灵活现,难道说还有什么妙招不成?下面就针对同学们的这种困惑,结合语文教材谈谈几种实用的肖像描写技巧。
一、动静结合,巧绘鲜活的形象
在同学们的作文中,肖像描写常常满足于细致具体的静态容貌描写,而忽略了对人物肖像的动态描绘,导致描摹的人物形象呆板,无法给人活灵活现之感。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抓住人物转瞬变化的情态,在神情的动态变化中展现人物的鲜活形象。最实用的是神态描写,如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就成功地对菲利普进行了动态的肖像描写:在确认卖牡蛎的穷水手就是于勒的过程中,菲利普神色由“不安”到“张皇”,再到“狼狈”;脸色从“苍白”到“煞白”;两只眼睛从“不寻常”到“呆直”……既活现了菲利普从热望到失望的狼狈相,又充分暴露了他虚伪可鄙的丑恶嘴脸。又如《孔乙己》中先让我们目睹了那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静态孔乙己后,随着情节的发展,他“睁大眼睛说”、“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脸上笼上一层灰色” ……这些动态的神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他遭人戏弄时由强硬到困窘的复杂心境,让一个穷酸迂腐、自欺欺人的悲剧形象血肉丰满,跃然纸上。
二、侧面烘托,诱人无尽的遐思
众多的肖像表现手法中,运用文中其他人物的所见所闻去表现人物的肖像特征不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