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 约15000字。
珠海市金砖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其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人们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等进行观察、探索并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古代先民所独创的一项优秀文化遗产。至迟到西周时期,人们即已测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最初的四个节气。此后,随人们测量技术的日益提高及对自然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加强,到战国时期,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基本形成,到秦汉时期更是臻于完善而形成今天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系统。二十四节气在传统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时期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这也是二十四节气在传统时代最基本的功能与价值。农业生产作为一项人类依据自然节律与农作物生长规律而开展的经济生产活动,其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即在于把握农时,所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而把握农时,也就是让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依次按相应的时间点展开。二十四节气,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气候的冷暖变化、降水多寡等情况,故古代先民就以其作为把握不同农事时间点的基本依据,正所谓“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其次,二十四节气亦是传统时代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重要时间节点。之所以如此,是由传统时代“以农为本”的时间生活特点所决定的。一年之中,受自然节律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从种植到收获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农事节律。与此相适应,乡村社会生活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节奏性,从年初到年末,各种活动也就会巧妙配合而又有序地分布于时间与空间之中。而作为农事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二十四节气也由此成为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重要节点与时间坐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时间指针。
再次,对古代先民来说,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种时间制度,而且是有着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是他们多彩生活的重要体现与组成部分。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农事周期就是庆典周期,节气也就是节日。虽然此后由于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逐步完善与推广,节气与节日发生了分离,但许多节气仍旧被作为节日保留了下来。比如“四立”,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与立冬,历史上一直都是比较重要的节日。每逢节气之时,帝王都会率文武群臣到郊外
举行隆重的典礼,再比如冬至、夏至、清明,到今天仍旧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尤其是清明,更是与春节、端午、中秋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作为节日的节气外,事实上,从全国范围来说,几乎每个节气也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节气习俗活动。如饮食习俗,比较著名的如冬至饺子夏至面、立春咬春与尝春等。遵循传统“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理念,以二十四节气为中心,还形成了丰富的养生习俗,如立春补肝、立夏补水、立秋滋阴、立冬补阴等。与此同时,围绕二十四节气,亦产生了数量众多的故事传说以及诗词歌赋等,集中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与精神寄托。(摘编自王加华《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功用与当代价值》)
材料二:
至少在春秋战国,中国就已经确立了以农耕为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并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技术体系,这个体系的起点应该是如何把握农时。种植需要确定合适的时间才会有好的收获,它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需要各种自然因素配合。古人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才有“天人合一”与“三才”(指天、地、人)思想的形成。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务于农业生产活动是二十四节气在传统时代最基本的功能与价值。
B.中国古代先民对于二十四节气的测定始于西周时期,形成于秦汉时期。
C.至少在春秋战国,中国就已经确立了以农耕为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逐步形成了以把握农时为起点的精耕细作技术体系。
D.不管农业生产如何发达,依赖自然而生产的基础原理不会变,所以二十四节气这一体系依然没有过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逐步完善与推广,导致了部分节气与节日发生了分离。
B.西欧农业模式的产物——农药与化肥的副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C.利用好二十四节气这张文化名片,落实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整个人类谋福祉。
D.在利用二十四节气进行耕作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中国古代的重农思想逐步形成,“天人合一”哲学与“三才”思想由此产生。
3.下列谚语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B.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C.趁地未封冻,赶快把树种
D.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4.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4分)
5.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拉开了序幕。请你根据材料,结合你对冬奥会的认识,谈谈你对这一设计意图的理解。(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小题。(16分)
寻找安详
郭震海
秋深,黄昏,风起。
苍茫的群山之中,林深似海,我轻轻地整了整衣领,有点儿微凉。
我开始隐隐担心,对身边的老乡说:“马上天黑了,还没找到安详。”
“快了,再翻过一座山就到了。”老乡说。为了寻找安详,我早上从市里出发,坐了个上午的长途客车,午饭简单吃过,我们开始入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