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13510字。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高一联合测评语文试卷
  本试题共8页,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时间:2023年5月29日上午9:00-11:30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媒介是人们获取信息、知识、能力的渠道,媒介素养是人们对于媒介传播的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和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随着社会生活数字化的推进,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具体而言,即将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并在世界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进程中,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东鸣西应,实现新旧媒介技术结合,形成新的传播手段与媒介形态。此种媒介融合背景下所发生的社会变革具有广泛性、深刻性,因此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十分重要。
  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有利于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发展。一方面,良好的媒介素养能够提高青少年学习能力,培养青少年生活技能。在学习层面,媒介素养教育的出现使受教育者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改变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使得教育形式更加多元化,媒介素养教育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熟练使用多媒体教络课堂、自学平台、线上测试等的能力。在生活层面,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设备、网络社交软件、网络购物平台等媒介工具。另一方面,在道德品质层面,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具备良好的媒介道德和法律意识,同时拥有合理甄别媒介信息的能力,包括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和谣言以及不被媒体负面信息影响。随着科技发展,影像、VR、AR等新型媒介形式带来直观强烈的视觉快感,使得青少年容易沉浸于碎片化世界中,导致深度思考、创造想象、评价鉴赏能力的降低,而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提升以上这些能力。
  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伴随着趋于成人的生理条件同相应社会性知识能力缺乏之间的矛盾,此种矛盾会引发青少年的情绪焦虑,特别是社交焦虑。互联网这一非实体的隔断物,为青少年创造了一个隐蔽的焦虑排解与宣泄空间。当青少年媒介素养低下,焦虑排解与宣泄方式不合理时,青少年的网络生活便成为网络空间运行的不稳定因素。另外,受资本控制影响的互联网相关媒介产业,为了达到自身的盈利目的,亦会对外输出不良信息,例如铺张浪费的“粉丝经济”、攀比式的“品牌效应”、快餐式的低俗娱乐信息等,都会直接给青少年的观念塑造带来不良影响,引发多种矛盾。青少年在持有正确价值观、良好判断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有效的媒介输入、输出,正确引导舆论走向,有助于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青少年在此种环境下,如若缺乏较高的媒介素养,便难以辨别其中的有害信息、获取有益信息,从而加剧互联网的“乌烟瘴气”。
  媒介的发展在促进新时代青少年成长的同时,其多样繁杂的特点也给青少年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因此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提升变得尤为迫切。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应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打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媒介素养培育体系;二是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实践基地作用和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
  (摘编自王鹏烽、薛志博《媒介融合背景下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研究》)
  材料二:
  近日,一些短视频新闻频频“翻车”。9月1日,湖南一宝妈上传了一段双胞胎兄弟在肚子里打架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据视频显示,双胞胎兄弟在肚子里的时候就互不相让,在妈妈肚子里“拳打脚踢”,妈妈的肚子也跟着起伏变化,果然,双胞胎出生后身上就到处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合理甄别媒介信息,对其成长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
  B.互联网是一个隐蔽的焦虑排解与宣泄空间,所以青少年的网络生活便成为网络空间运行的不稳定因素。
  C.相关专家辟谣,在海中游泳的猴子,并不是网络传说中的“水鬼”,因为哺乳动物都具备学习游泳的能力。
  D.一些短视频新闻“翻车”事件,暴露了媒体公信力和网民媒介素养的不足,需要采取措施,营造健康网络空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使用层进式结构,先提出观点,再具体论述“媒介素养”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后提出培养措施,文本脉络清晰。
  B.材料一聚焦于媒介融合发展的背景,关注青少年成长,指出当下互联网相关媒介产业的问题,阐述具有针对性。
  C.材料二使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摆现实乱象,析形成原因,内容具体,分析透彻。
  D.材料一语言严密,逻辑清晰,是一篇严谨的学术文章;材料二语言平实,事例典型,是一篇贴近生活的新闻短评。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高中生小李沉迷追星,在微博为偶像疯狂“打投”“控评”,以此逃避现实生活的烦恼。
  B.UP主“老师好我叫何同络上传科普电子数码产品相关知识的优质视频。
  C.小明同络平台报道的重大新闻事件的记忆能力很强,很久不会忘记相关内容。
  D.小陈同学有意识地控制短视频浏览时间,降低社交媒体软件使用频率,适度使用手机。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二段的论证思路。(4分)
  5.复兴中学络空间,提高媒介素养”的座谈会,假如你是会议发言人之一,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4分)
  (二)现代文阅读亚(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为啥
  李子白
  广场边有人打架。打架的双方好像功夫和力气不相上下。
  知情的不知情的都往跟前凑,吸引了不少来往的路人和晨练的广场舞大妈。
  广场在护城河边,本不是车来人往密集的地方,当然了,有事儿要另说,很快围了百十号人,交通堵塞。
  旁观的有人着急。一位肥头大耳的壮汉,四十出头,手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