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 约1349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阶段诊断高二语文试题
  2023.4
  说明:
  1.本试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今天,人们对疫病的认识更为明晰,但几千年积攒下来的中医经验仍是抗疫“利器”。中医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中医治疗针对寒和湿,注重调节机体平衡,提高自身免疫力,对抗“疫”之气。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针对临床治疗期确诊患者推出了中医治疗通用方“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汤”用于改善患者发热、乏力、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使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阻断病情进展,大大降低了重症转化率、病亡率。对于重症患者,西医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技术对抢救生命来说必不可少,中西医深度结合,携手开展临床治疗,大批患者因此受益,推动患者救治形势积极向好。医学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去照料和护理身体不适的人,让他们身心各方面与环境、社会相适应。中医、西医采用的手段不同,但都是在“照顾”患者,目的一致。在我国,将中医与现代西医结合,对症选用,优势互补,往往能产生“1+1>2”的效果。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相较人口数量始终比较紧张,中西医结合将有利于缓解资源紧张局面,用较低的成本实现高效的“照顾”。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在医学上的重大优势,也是宝贵财富,不应有孰高孰低、孰优孰劣之。
  (摘编自李红梅《用好中医瑰宝》,《人民日报》2020年3月4日)
  材料二:
  中医在治病和防病二者之间,重视以防病为主。中医说:“养之不素则病生。”这个“素”,是人生命的根本,也就是人生命的平衡态。中医是奉行中道的医学,和谐是它防病治病所奉行的至高原则。
  中医预防医学首先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没有能量,人的生命将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中医的经验对此次新冠肺炎的认识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中药“清肺排毒汤”的调理,大大降低了重症转化率、病亡率。
  B.中医预防医学强调人体在能量消耗上的平衡,人生病就是与对自身能量无节制的消耗有关,入不敷出,破坏平衡,从而形成疾病。
  C.中医的修心养性观与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德行修养是一脉相承的。“治心修养”可看作是对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继承。
  D.把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等传统文化观和医道观相结合,加以发展创新,使其成为现代疫情防控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就能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开展临床治疗时,应酌情将中医与现代西医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成本低,且有利于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局面。
  B.民间在立秋时讲究“贴秋膘”,即大量食用肥厚味重的肉食,补充因夏季天热胃口不好而流失的脂肪和体重。这有助于实现身体能量的平衡。
  C.人的精神性因素是内在平衡的根本,因此中医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
  D.三则材料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都认为中医注重调节机体平衡,这体现了中医的疫病防治观,对当下疫情的防控和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下列中医谚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鱼生火,肉生痰,萝卜青菜保平安。”
  B.“少年进补,老来吃苦。”
  C.“春捂秋冻,无病无痛。”
  D.“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伤。”
  4.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以上三则材料的论述侧重点、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分别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镖头杨三
  聂鑫森
  杨三的名气很大。杨三的镖局名叫吉成镖局。他从十八岁开始当镖头,到不惑之年,还没有过“失镖”的记录。
  这一年年景不大好,秋收后,湘潭城里的粮价不但没有落下去,反而上涨了,而且涨价的大米还供不应求。这天他正跟一个老者下棋,突然城中最大的茂丰粮行老板朱启人找他走一趟镖,运一批粮食去贵州。
  茂丰粮行此次出行的有二十多辆马车,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