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 约19140字。
高中2023届毕业班高考冲刺卷(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组成,共8页;答题卡共6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短视频追剧,在当下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所谓短视频追剧,就是在一些短视频社交平台上,观看影视剧的精彩片段、演员花絮、剧情介绍等短视频内容,从而实现了对连续剧的文化消费,完成了观众的追剧体验。
②这种追剧方式短平快,符合当前的快节奏生活和碎片化娱乐。而不少电视剧官方也洞察到这种需求和机遇,纷纷亲自操持起电视剧的短视频化。比如曾经火极一时的《三十而已》,就开设了抖音账号,在其中推出了“三十•细品有味而已”“三十•欢实日常而已”等多个栏目合集。这种方式,进,可令观众对电视剧产生兴趣,从而去观看完整剧集;退,也能让观众对该片段有所感触,引发就事论事的话题热议。
③对于这种切割式的观看,有不少人感慨人心浮躁。但如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只是电视剧的文化功能进入了更多元化的新阶段。我们当前的文化消费已经全面拥抱互联网时代,正如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说,“一种媒介的内容始终是另一种媒介,在新媒介出现后,旧媒介常常会成为新媒介的内容。”而电视剧,正是成为网络的“视听内容”之一,也因此被互联网赋予了新的消费模式和文化功能。
④网络时代电视剧的功能,已经从在电视频道里定时定量地线性播出收看,走出了很远。网络时代的电视剧观众首先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可以随时观看,可以倍速观看,可以快进、后退、反复观看。此外,观众也可以互动观看,比如各大网站的弹幕功能,都提供了一种看剧陪伴。而短视频追剧,也不过是这些新观剧方式中的一种。在这些短视频中,电视剧也许被浓缩,也许被节选,甚至也许被恶搞解构颠覆,但这些都不过是新时代中,电视剧拥有的更多的文化功能,从而可以满足更多的文化需求。
⑤当然,短视频对于连续剧内容呈现的先天不足,会让观看、体验、理解都变得碎片而片面。公众寻求一种瞬间获得的浅层次快感,而影视戏剧艺术本身的起承转合却被忽略了。话题至上、奇观为王,则常成为短视频对电视剧做的取舍标准,而这种取舍难免会影响电视剧的创作和生产:更加追求剧集里要有尖锐话题、要有高能场面等,而这无疑与影视艺术本身相去甚远。此外,这种使用,还存在着对版权的侵害。
⑥不过,对此也无须过度担心,作为新生事物的短视频追剧在火热迸发之后,也在逐渐沉淀和变化。其一,短视频无法替代完整剧集的文化价值和体验,尤其是对电视剧的传统观众而言。用短视频追剧的人群和在电视或者视频网站上追剧的人群虽有重合,但也有更大的分化,年龄中偏上的人群大多是习惯于传统影视风格,而青少年人群本就更习惯网络视听的方式。其二,在短视频追剧流行后,短视频平台自己也在推出原创剧集甚至竖屏剧集,“短视频追剧”有部分需求将变为“追短视频剧”。其三,版权的约束使得短视频对连续剧的影响逐渐可控。剧组官方主导电视剧的短视频化,而第三方则需要加入自己的解读、再创造才能增加自己的短视频的合法性,而这些二次创作视频本身的文化体验则已经和原视频相去甚远,短视频和连续剧的互补多于冲突,反而相得益彰。
(摘编自杨慧《短视频追剧背后是一种文化生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追求短平快的文化消费,人们在短视频平台上观看演员花絮等,以此来完成追剧体验。
B. 给人带来浮躁的切割式的观看模式标志着电视剧的文化功能进入了更多元化的新阶段。
C. 互联网时代,电视剧成为网络的媒介内容之一而被互联网赋予了新的消费模式和文化功能。
D. 在短视频中,电视剧被浓缩、被节选、被恶搞解构颠覆,这是公众获得快感的主要方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介绍了什么是短视频追剧,明确短视频追剧的内涵,为下文针对性论述做铺垫。
B. 文章以《三十而已》的抖音栏目为例,论证短视频追剧方式吸引观众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C. 文章使用引用论证,强调一种媒介的内容是另一种媒介,而旧媒介常成为新媒介的内容。
D. 文章认为短视频追剧和可以互动观看、能提供一种看剧陪伴的弹幕都是新的观剧方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时代观众拥有更多主动权,文化需求可以得到更多满足,不用必须定时定量观看电视剧。
B. 短视频对电视剧“话题至上、奇观为王”的取舍标准,对电视剧创作生产和版权都会产生影响。
C. 我们对短视频追剧现象无须过度担心,是因为短视频替代不了完整剧集的文化价值和体验。
D. 在短视频追剧流行后,短视频平台自身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比如推出原创剧集、竖屏剧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为了追求短平快的文化消费”错误。“短平快”是短视频追剧方式的特点,而非文化消费的特点。并且原文也没有表达人们在短视频平台上观看演员花絮等是“为了追求文化消费”这个意思。
B.由原文“对于这种切割式的观看,有不少人感慨人心浮躁。但如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只是电视剧的文化功能进入了更多元化的新阶段”可知,原文并未说“切割式”的观看带来人心浮躁,而且“切割式的观看”也并没有标志“电视剧的文化功能进入了更多元化的新阶段”。
D.“电视剧被浓缩、被节选、被恶搞解构颠覆”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电视剧也许被浓缩,也许被节选,甚至也许被恶搞解构颠覆”,而且文章未谈及这些是“获得快感的主要方式”。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温儒敏:读书其实是“很个人”的事情(节选)
中华读书报:作为部编本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总主编,您为教师和学生编选、推荐书目,关于读书的著作也出版了很多。您怎么看待阅读?
温儒敏:读书其实是个人的事情:要读什么书,怎么读,是根据自己的愿望、功用与兴趣去决定的。为什么说读书是个人的事情呢?真正的爱书者,更乐于自由的阅读,或者说私密的阅读。金圣叹所言“雪夜围炉读禁书”,就是“私密阅读”特有的享受吧,那真是读书的妙境。周作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