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1310字。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统一调研测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精神胜利法,作为一种极为普遍又极难名状的精神现象,如果用理论形式研究和表述,足可写成一本厚重的学术专著。倘若把阿Q的生活故事交给一般作家去写,也可能拉长为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而这样做,则很难取得《阿Q正传》这样的社会效果与艺术效能。唯深于道者能浅言。独有这种短短的3万字的小中篇形式,能够获得惊雷闪电式的明快、深透的社会警醒效应,并透发出鲁迅那种特有的举重若轻、迅速见效的艺术风格。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结构上,都表现出轻灵、跳跃、活脱的艺术特色。《阿Q正传》的“简单”正表现了鲁迅高超的概括能力。用现在的新词汇来说,这是一种“深奥的简洁”。
《阿Q正传》之所以能够以少胜多,还在于鲁迅能够紧紧抓住小说最主要的东西——精神胜利法进行描述,与此关系不大的情节则大胆省去。各章之间大省略、大跳跃,又富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例如,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的开头一句“在未庄再看见阿Q出现的时候,是刚过了这年的中秋”,既与第五章末尾阿Q“已经打定了进城的主意了”一句自然衔接,又把阿Q进城的大段过程轻轻一笔省略掉了。如果是别的作家来处理,很可能将阿Q这段由帮工到被迫给盗窃团伙充当小角色的曲折经历,当作至宝大为渲染,写成颇带传奇色彩的故事。然而,这样写只能是猎奇而已,篇幅纵然拉长到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品位却大大降低了,而且必定会淹没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刻画,丧失了作品最珍贵的思想价值。
鲁迅的处理方式与这种平庸写法迥然不同,开头省略的阿Q进城经历,仅在后来追叙阿Q向人们做自我吹嘘的情景时就交代清楚了。这样,只用一小段就取得了“一石三鸟”的奇效:其一补足了这段空缺;其二通过阿Q不高兴再给举人老爷家帮忙的述说,凸显了他酸葡萄式的精神胜利法;其三通过人们由“肃然”“可敬”到“叹息而且快意”,再到“不帮忙是可惜的”的心理变化,写出了众人的精神胜利法。鲁迅这种超越平庸的高技巧、大手笔,出自对精神胜利法的深刻认识与加以突出表现的艺术自觉。
《阿Q正传》这种轻灵、跳跃、活脱的艺术特色背后,隐含着厚重、沉稳、执着的思想内容与文化意蕴,所以绝不显得浮飘。其篇幅虽短,分量却重;形式虽简,“含金量"却高。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以创作实践证明了鲁迅一贯坚持的创作原则:“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sketch(素描、速写),决不将sketch材料拉成小说。”
(摘编自张梦阳《〈阿Q正传〉以少胜多的艺术》)
材料二:鲁迅首先在《阿Q正传》的第一章“序”中,对中国文化中的崇高文体“史传”进行了莽撞无礼的冲撞。在中国文学传统中,“史传”是崇高的文体。这些“传”不但等级森严,如皇帝用“本纪”、大臣用“列传”,而且血缘意识浓厚,如家传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想把精神胜利法这种极为普遍又极难名状的精神现象用理论形式表述出来,写成的学术专著应该会很厚重。
B.《阿Q正传》以简短的小中篇形式,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警醒效应,并体现出鲁迅特有的艺术风格,超越了其他作家。
C.鲁迅在创作《阿Q正传》时敢于抓主放次,虽然使各章在叙述内容时出现大省略、大跳跃,但其内在联系却依然紧密。
D.这部轻灵、跳跃、活脱的作品因具有厚重、沉稳、执着的思想内容与文化意蕴,既避免了浮飘感,也拥有高“含金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鲁迅《阿Q正传》的写作方法上的独特性,但侧重点不相同。
B.鲁迅借阿Q之口简要交代进城的经历,却有“一石三鸟”的作用,可见“简”有时可以胜“繁”。
C.鲁迅将传主置于被解剖的客体位置,平视甚至俯视传主,以此消解了对史传的崇拜意识。
D.鲁迅在使用传统历史话语拟定的章题下填充阿Q的个人失败史,目的是对阿Q进行讽刺。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
B.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
C.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清•郑燮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
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鲁迅《阿Q正传》的第一章“序”是从哪些方面解构史传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两个人的兵站
石钟山
突然而至的落雪,让兵站又一次与世隔绝了。
打点好行装的战士常小兵,只能望雪兴叹了。背包以及随身的一切家当,昨天晚上已经收拾停当。就等今天一早,山下的大站派车来接他,然后他就要告别工作了五年的兵站。
这是青藏线沿途中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兵站,窝在半山腰的一块平地上,只有两个士兵的编制。他们离大站还有一百多公里的山路。整个青藏线,沿途大小兵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