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860字。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
  3.使用答题卡的考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8题,共2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翌日(yì) 赋予(yú) 殷红(yān) 铢两悉称(chèn)
  B.狩猎(shòu) 潜力(qián) 哺育(bǔ) 挟而不服(xiá)
  C.熏陶(táo) 束缚(fù) 顷刻(qǐng) 强词夺理(qiǎng)
  D.罅隙(xià) 黝黑(yǒu) 相符(fǔ) 戛然而止(jiá)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帐篷 瞻仰 郑重其事 望眼欲川
  B.稽首 枯燥 如雷贯耳 神彩奕奕
  C.妥贴 琐屑 雕梁画栋 锲而不舍
  D.抉择 谰语 和颜悦色 人情世故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那乐声,高亢雄浑。在夜雾中直冲霄汉,令人叹为观止。
  B.自媒体时代,一些人通过博眼球的标题哗众取宠,我们要抵制这种现象。
  C.这部著作,是作者花费大半生光阴,殚精竭虑写成的。
  D.《经典咏流传》将古典高雅的诗词和现代优美的旋律完美融合,二者相得益彰,让传统文化在古今映照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据调查,青少年近视的原因主要是户外运动时间偏少,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
  B.“无我之境”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它是一种评判诗词境界,也是做人境界的标尺。
  C.书籍是精神世界的入口。通过阅读,人们不仅能润泽心灵、涵养品格,还能获得知识、锻炼思维。
  D.大数据的生成,有其内在的规律。只有深刻认识,并掌握这些规律,才能提高科学认识大数据的能力。
  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有雷声,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惊蛰时并非各地都能听到雷声。“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吻合。
  A.“惊蛰”是名词,“最”是形容词,“春雷始鸣”是主谓短语,“听到雷声”是动宾短语。
  B.“‘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吻合。”这个句子中,“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作状语。
  C.“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惊蛰时并非各地都能听到雷声。”这是转折关系复句。
  D.文中划线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6.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其主要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B.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蛾眉”指女子。
  C.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纪年与皇帝年号纪年。“崇祯五年”为皇帝年号纪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为干支纪年,“丙”属天干,“辰”属地支。
  D.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吉檀迦利》《致大海》等。
  7.古诗文默写。(10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