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00字。

  16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体会小说叙事的技巧,学习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
  3.感受小说的批判意味,激发爱善憎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小说叙事的技巧,学习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
  2.感受小说的批判意味,激发爱善憎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亲情是人世间最宝贵、最特殊的情感之一。亲情,指亲属之间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健康或疾病,都会有的血浓于水的深情。但是,当金钱主宰了人的心灵和生活时,就会出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那种严重后果——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去感悟人情的冷暖,探究背后的原因。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拮据”“栈桥”“糟蹋”等重点字词。
  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美国欧??亨利、俄国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其作品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说《项链》等。
  背景链接
  这篇课文是根据几种译本改写的。原文最早发表于1883年8月7日。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人们对金钱的渴望与追逐越来越强烈,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人情冷漠,金钱至上。一部分小资产阶级不甘心破产,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闯出一条生路,幻想着有朝一日能荣归故里。
  2.目标任务二:梳理情节,把握故事脉络。
  快速阅读课文,试着从不同角度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1)情节发展角度:
  菲利普一家因为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开端)→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发展)→在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高潮)→菲利普夫妇抛弃他而去(结局)
  (2)逻辑顺序角度:
  菲利普一家生活艰辛,对于勒充满期待(原因)→发现于勒破产的真相,幻想破灭,遂弃他而去(结果)
  (3)心理变化角度:
  听到于勒发财的消息,一家人期待他回来解困(充满期待)→发现于勒已经成为又老又穷的水手,又急又气,害怕背上包袱,明知对方身份却不相认(希望破灭)
  (4)技巧运用角度:
  菲利普一家苦苦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设悬)→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一家人盼他回来搭救。(释疑)→在船上巧遇一个与于勒相貌相似的穷水手,他是谁?(设悬)→原来就是破产的于勒,一家人希望破灭,失望而归。(结局)
  从不同角度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你发现小说有哪些“变”与“不变”?
  构成小说情节的元素是多样的,从不同角度梳理情节,我们发现阅读小说的视角有了变化,小说的主题更多元了,小说也更有趣味了。但小说的结构是不变的。
  这是一篇小说,根据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特点,可以怎样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4):故事的开端,写菲利普一家人热切盼望于勒早日归来。
  第二部分(5—19):故事的发展,插叙于勒的过去和全家盼望他归来的原因,为故事进一步发展做铺垫。
  第三部分(20—49):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菲利普一家巧遇于勒,希望破灭后,又避开于勒。
  3.目标任务三:圈画称呼,分析人物形象。
  跳读课文,用表格将于勒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概括出来。
  经历 性格
  青年于勒 花光属于自己的遗产,占用哥哥的钱财 糊涂、荒唐
  中年于勒 在美洲赚了钱,来第一封信,表示愿意赔偿;来第二封信,表示愿意有福同享 正直、有良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