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890字。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23.7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1 页,共五道大题,24 道小题,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考试材料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 17分)
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瓷器展”为专题展览,长期对公众展出。初二年级的同学们走进国博,开展以“匠心瓷韵”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溯循瓷迹】
1.下面是小语同学撰写的参观笔记。请你阅读并完成(1)(2)题。(共4分)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夏商之际便有了原始瓷的烧制工艺,至隋唐五代形成了“南青北 白”的生产格局。五代是“秘色瓷”生产的鼎盛时期,唐代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 用 ①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赞美了越窑瓷器釉色的精美。此后,秘 色瓷逐渐(xiāo)声匿迹。宋代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遍布各地,并形成多个以著名窑场 为核心的窑业体系。元代前期的青花瓷使用的是未经提炼的钴料绘彩,得到的只能是晦暗的蓝色。后经改革,生产出釉质滋润透亮、色泽浓翠鲜丽的青花瓷器。明清两代是中国瓷 器生产的鼎盛时期。其瓷器或端庄(dūn)实、古拙典雅,或色彩绚烂、华丽高贵,往往融实用与审美于一体。这些多种多样 ② 精巧美丽的瓷器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文化生活, 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历史长河中,一代代匠人用创意与智慧,共同书写了中国 瓷文化的灿烂篇章。
(1)文段中括号里填写的汉字及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xiāo)声匿迹”中“xiāo”有“消失”的意思,应写作“消”。
B. “晦暗”在文中的意思是“暗淡无光”,“晦”应读作“huì”。
C. “(dūn)实”有“粗短而结实”的意思,“dūn”应写作“敦”。
D. “古拙”在文中的意思是“古朴少修饰”,“拙”应读作“zhuō”。
(2)在文段的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①:“ ②、 B. ①“ ②、
C. ①:“ ②, D. ①“ ②,
【任务二:品味瓷韵】
从2022年7月开始,国家博物馆出现了两位特殊的新员工,他们是虚拟数智人艾雯雯和仝(tóng)古今。
2.艾雯雯为同学们细致地讲解了瓷器上的各种纹饰,大家兴致盎然。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搜集了一些瓷器纹饰图片。请从下图中选出一个字进行临摹,判断它的书体,并谈谈你 在临摹时的感受。(共3分)
临摹:______(1 分)
这个字属于______书。(1分) 在临摹时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3.下图中的宋代瓷枕上“家国永安”四个字传递出人们对家国安宁的深切企盼。本学期所 学的《大道之行也》中也有这样的社会理想。 《大道之行也》 出自儒家经典 《_________》(填写书名)。(1 分)
4.同学们在字典中查到“匠”的义项有:①有专门手艺的人;②灵巧,巧妙;③指在某方 面造诣很深的人。请你根据字典释义及【任务一】中的文段内容,解释本次研学主题“匠 心瓷韵”的含义。(2分)
【任务三:探寻瓷路】
5.下面是仝古今的讲解词。请你阅读后完成(1)(2)题。(共4 分)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开辟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打开了与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
海上丝绸之路在秦汉之际就已初步形成,从中唐开始,中国陶瓷已行销海外。宋元时期, 陶瓷海上贸易蓬勃发展。明清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航海事业得以进一步发展,中 国瓷器进入大规模、长时间持续对外输出的阶段。这使得中国在环球贸易中一直处于顺差。中国瓷器体现了浓郁的中国文化与风情,在欧洲掀起了“中国热”。德国和荷兰的工匠也都从 中国制瓷技艺等方面找寻创作灵感,进行了本土化变革……总之,瓷器贸易的繁荣,使中国 瓷器文化得以传递海外,也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1)你发现仝古今的讲解词在结尾部分有两处表达欠妥,请将画线句修改正确。(2分)
(2)仝古今拟用一副对联为此次讲解作结。请将它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