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13940字。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程伟元与高鹗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楚明白.后四十回曹雪芹原稿是程伟元多年从藏书家以及故纸堆中取得二十多卷,后于鼓担上发现十余卷,乃重金购之. 原稿多处残缺,因邀高鹗修补,乃成全书.张问陶与高鹗乡试同年,他赠高骛的诗《赠高兰墅鹗同年》有“艳情人自说红楼”句,其注:“《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胡适拿住这项证据,断定后四十回是高鸮“补写”的。
  胡适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乃高鹗续作的评断,由几代红学家如俞平伯、周汝昌等发扬光大,变成了红学界的主流论调。后四十回的情节、人物、主题、文字风格等通通受到严厉批评.小说家张爱玲甚至以“《红楼梦》未完”为人生三大恨之一.
  不同意胡适等人对后四十回看法的,也大有人在. 林语堂认为后四十回不可能是高鹗续作,高鹗只是参与了后四十回的修补工作. 事实上、胡适虽然断定《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鸦伪托补作,但他并未否定后四十回悲剧结局的艺术成就:“高鸮居然忍心害理的教黛玉病死,教宝玉出家,作一个大悲剧的结束,打破中国小说的团圆迷信. 这一点悲剧眼光,不能不令人佩服.”
  世界上伟大的经典小说似乎还找不出一部是由两位或两位以上的作者合著而成的. 高鹗现存诗文有一定的水准,但并未显露像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那样惊世的才华。
  高鹗并未留下白话文作品,不知他小说中白话文驾驭能力如何。高鹗的身世与曹雪芹大不同,《红楼梦》是曹雪芹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是他的《追忆似水年华》,全书充满了对旧日繁华的追念,尤其是后半部写贾府之衰,作者哀悯之情跃然纸上,似乎很难想象高鹗写出如此真挚动人的个人情感来。何况前八十回已微下天罗地网、千头万绪,换一个作者,怎么可能把那些长长短短的线索一一接榫,前后贯彻。人物语调一致,就是一个难上加难的问题.前八十回贾母与后四十回的贾母说话口气,绝对是同一人物。《红楼梦》第五回把书中主要人物命运结局,以及贾府兴衮早已用诗筵判词点明了,后四十回大致也遵从这些预言.至于有些批评认为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文字风格有差异,这也很正常,因为前八十回写贾府之盛。文字应当华丽,后四十回写贾府之褒、文字自然比较萧疏.这是应情节所需.其实自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天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抄检大观园后、晴雯谴谗屈死、芳官等被逐,大观园骤然倾颓,小说的基调已经开始转向暗淡凄凉、所以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语调风格并非一刀两断,而是渐渐转换的.
  后四十回的文字风采、艺术价值绝对不输前八十回.如黛玉之死、宝玉出家,这两场关键情节.写得哀婉缠绵、辽阔苍茫,如同两根梁柱把整本书像一座高楼牢牢撑住,使得小说的结局,释放出巨大的悲剧力量.前八十回写贾府之盛,写得再好,也只是替后四十回贾府之衰所作的铺垫.
  (摘编自白先勇《正本清源说红楼》)
  材料二:
  关于高鹗是 “作伪”或是“修补”的大问题、范宁先生跋语中有一段如下:
  通过这个抄本,我们大体可以解决后四十回的续写作者问题.自从有人根据张问陶《船山诗草》中的赠高鹗诗“抱情人自说红楼”的自注说:“《红楼梦》八十回后皆兰墅所补。”认定续作者高骛,并说程伟元刻本序言,是故弄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张问陶在赠给高鹗诗注中的“补”字成为了人们对《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是不是高鹗的争论源头。
  B.关于高鹗是对《红楼梦》续作还是修补的问题,红学界历来争论不休,但是都能够找到相应的证据。
  C.《红楼梦》第五回中的诗谜判词在后四十回大致得到验证,这是判定该书前后作者一致的无可争辩的依据。
  D.林语堂倾向于高鹗手定本上的添补有可能出自曹雪芹本人之手,因为添补者对红楼本事极为熟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程伟元、高鹗从藏书家及故纸堆中取得二十多卷,又于鼓担上发现十余卷,这是苦心求索的必然。
  D.材料二中林语堂引用范宁先生跋语中关于“补”的阐释,为后文自己的见解和假定提供有力的参考。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高鹗不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3分)
  C.没有后四十回我们便无法估价这本小说的伟大,那么,对后四十回进行批评攻击并且仅仅根据前八十回来褒奖作者,我认为这是文学批评中一种不诚实的做法。 (夏志清)
  D.后四十回虽数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继,与所谓“食尽鸟飞独存白地”者颇符,惟结末又稍振。 (鲁迅)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4分)
  5.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还是高鹗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对这个问题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6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4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看水(节选)
  汪曾祺
  不知不觉地,半夜过去了。水一直流得很稳,不但没有涨,反倒落了一点,那两个志子①都离开水面有一寸了。小吕觉得大局仿佛已定,这一夜可以平安度过。
  他开始感觉有点疲倦了。爬上小石桥头的一棵四杈糖槭树上,半躺半坐下来。坐在树上就能看得见一根志子.
  今天月亮真好,天上真干净,像一块大水晶,四周安静极了。远远听见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