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11570字。

  辽宁省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一点是去西方化的,其实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我国的大城市,即使按西方标准现代化程度也高于一般发达国家,这是世界公认的。东南沿海许多县一级的城市现代化水平也都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程度。所以,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主要工作就是在农村。同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也是在农村的农民群体和在城市打工的农民。乡村振兴是应对全球挑战的压舱石,做好三农工作是化危为机的重要基础,既能够让乡村继续成为劳动力的蓄水池,又能练好国内大循环的内功、夯实中华民族复兴的根基,实现共同富裕这个下一个百年目标。其中,重中之重是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带动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重大战略全面落实。生态化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点很难在城市体现。恰是靠乡村振兴才能支撑“和平发展”的大国优势;尤其是在中国“底线”不断被恶意突破,外部风险急剧增加,过去约定俗成被接受为现代化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的“历史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下••••••有鉴于此,中央以乡村振兴配合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决策,需要在加强乡村建设和生态化转型上做好功课。这些都需要把此前几十年的“产业为本”改为“以人为本”,突出强调在村农民和返乡、下乡人群在三农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合理安排深改内容;近期尤其需要加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的政策优惠,才能有利于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世上没有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不能罔顾国情去照搬西方在殖民化条件下做出的农业模式。要实现中国式三农现代化,只能走中国式乡村振兴的道路,那就要进行更多的理念调整和认识重构。过去我们对现代化的理解,更多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如新中国之初主要借鉴前苏联经验,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借鉴美国经验,这两种都是西方殖民化国家经验,都是大农场为经营主体的“一产化农业”。但这与我们要建设的中国式三农现代化差别很大,那就要求我们进行理念和认识上的调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是构建生态化发展新格局的指导思想,生态化发展本来就是时空各异的多样性发展,尤其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环境极为复杂和多样,乡土文化更是“十里不同风”。因此,既然承认多样化是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那么我们这个广土巨族的多样化的三农发展,并无“定于一尊”的一定之规,而是要立足于国情农情,鼓励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政策投入,同时辅之以有组织的调查研究,尤其是要发动不同地方植根脚下热土的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才能把怎样形成中国式三农现代化,变成一个可以清晰认识的知识体系。
  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本来就是丰富多样的,如间作套种、种养结合,村社多元、农户兼业等老百姓创造的本土化的农村经济模式,既可以有效实现立体循环农业维护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又能低成本地平衡种养两业的风险。这种模式现在仍然能够发挥综合效益,在产业兴旺的同时形成显著的“正外部性”。在今天强调乡村“五大振兴”,就应该更加重视传统农耕社会留给我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制度内涵,一方面清理过去的西方模式,对大规模养殖业、大范围单一品种种植业等重资产生产方式等进行反思和重新认识,另一方面则需立足自身特点求真务实地从数量型粗放增长向高质量高效益转型发展,在实现三农现代化进程中,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落到实处。
  材料二:
  (摘编自《温铁军解读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由来已久,张謇的“村落主义”在清末民初产生了巨大影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晏阳初等人也曾积极投身乡村建设运动。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他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曾对晏阳初的试验作了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因此其一定是去西方化现代化的。
  B.材料一认为我国的大城市,按西方标准现代化程度也高于一般发达国家,如按照其它标准则或许更是如此。
  C.材料二认为张謇的以“村落主义”带动公司加农户、形成在地的综合发展“村落主义产生的原因就是当时救亡图存的运动。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乡村振兴方面的内容,只是材料二更加突出了乡村文化建设的决定性作用。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謇的“村落主义”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晏阳初等人的乡村建设运动在清末民初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B.文化是农业内生价值,因此我们农业社会中手工艺品和生活用品都是农业文化价值的表达,不能仅仅按照商业价值进行判断。
  C.在现代社会农民交易地位不平等的条件下,需要形成合作社组织,并且要把这些工作和我们的文化建设联系在一起。
  D.推动乡村文化建设这场伟大征程需要有关部门形成自觉意识,注重对草根、底层、传统等方面文化内涵的挖掘。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引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里不同风”等句子有效地表明或证明了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文采。
  B.材料一提及我们在现代化方面曾在不同时期借鉴前苏联、美国在现代化方面的经验,这是为了证明中国式三农现代化与之有很大的差别。
  C.材料二提到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晏阳初的试验作了深入了解,自然地引出了下文“乡村建设运动”对乡村振兴意义的探究。
  D.材料二层层递进,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并在文末对解决方法进行了本质化的理论总结。
  4.乡村振兴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4分)
  5.在中国式三农现代化中怎样避免“悲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停筑九龙台
  那天午后,我是被府中一浪盖过一浪的吵闹声给惊醒的。
  我很恼火,同时也深感意外。我,荀息,晋国的上大夫自入仕以来,一直秉承尽忠王事之志,展平生所学,夙夜为大王参赞军机,伴君东征西讨,使得大晋在十数年间尽灭骊、耿、霍、魏、狄戎等周边小国。后来,我又复献假道伐虢之计,先后用了五年时间,灭掉了强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