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10字。

  18 狼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人物形象,正确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3.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人物形象,正确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2.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前的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慈爱和关爱”,险些丧命于中山狼之口,幸亏有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有一位屠户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那么这位屠户是从东郭先生的身上吸取了教训,还是又重蹈覆辙了呢?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郭沫若曾为蒲松龄故居题联,赞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作品简介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400余篇。它是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聊斋志异》的故事来源有三:一是改编民间的传说和故事,二是编写亲友提供的材料,三是据作者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而编撰。其主题包括歌颂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揭露封建官吏的罪恶,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等,大都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出奇幻的世界,表达美好的希望,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意识。
  ◎知识链接
  《狼》原文共有三则故事,这里选的是第二则。三则故事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但最终都被杀,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狼不能抱有幻想,必须勇敢机智地与它们进行斗争的主题思想,也寄寓了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
  2.目标任务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朗读指导。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
  读准字音:缀行(zhuì)  窘(jiǒnɡ)  麦场(chánɡ)
  积薪(xīn)  苫蔽(shàn)  奔倚(yǐ)
  眈眈相向(dān)  少时(shǎo)  径去(jìnɡ)
  目似瞑(mínɡ)  隧入(suì)  尻尾(kāo)
  假寐(mèi)  黠(xiá)  顷刻(qǐnɡ)
  把握节奏: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