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30字。
《卖炭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多角度诵读诗歌,了解乐府诗句式、用韵的特点,理解白居易选用乐府体裁的原因。
2.品析诗歌中的特别之处,感受白居易高超的叙事艺术。
3.对比《顺宗实录》中的农夫性格,评说卖炭翁悲剧的必然性,体会白居易深刻的讽喻意图。
教学重点
品析诗歌中的特别之处,感受白居易高超的叙事艺术。
教学难点
对比《顺宗实录》中的农夫性格,评说卖炭翁悲剧的必然性,体会白居易深刻的讽喻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 请学生猜猜这两张图上是哪一个字。(出示图片)
炭,表示在山崖间伐木烧火,最终烧成的一种黑色燃料,可见炭得来不易。一千多年前一老翁靠卖炭为生的不易日子却被一双无情的手轻易地拨弄。
手的主人是谁呢?我们一探究竟。
活动一:
读节奏音韵,明乐府之美
1.读出节奏之美学生朗读诗歌,边读边看注解,注意两个“敕”“叱”的读音,找出诗歌中的字数与其他不同的句子,画下来。
预设:全诗有3句,“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三言句,其余18句皆是七言句,“四三节奏”。
老师小结:《卖炭翁》是乐府诗,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古体诗每句字数无严格限制,长短句的交错有利于诗歌节奏的变化生姿。
2.读出音韵之美学生再读诗歌,分别把自己读得较短促低沉和读得较平直高昂的韵脚圈画。
预设:
翁、中(平直高昂),色、黑、食(短促低沉)
单、寒(平直高昂),雪、辙、歇(短促低沉)
谁、儿(平直高昂),敕、北、得、直(短促低沉)
老师点拨:本诗韵脚“平入平入平入”一连三次反复类迭,声调起伏较大。
老师小结:乐府诗用韵灵活自由,因为白居易当时的官位卑微,加上深通音律 ,如此安排是为了便于传唱,使下情可以上达。
活动二:
品特别之处,感叙事之妙
1.概说故事请学生用一句话分别从老翁、宦官、白居易的角度概说故事。
老翁:我辛苦伐木、烧得的炭,千里迢迢,冰天雪地里运送,却被宦官打着宫市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